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无论是机场建设指挥部,还是北京城建项目部的130多名施工管理人员和数千名建设者,甚至几十个建设项目部的大小管理人员,对李鹏这位项目领头人的名字十分熟悉。他那机灵睿智,雷厉风行,凡事善于分析,遇事沉着应对,处世非常果断,为人恭敬谦和与项目精细管理的风格,让不少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在父母和妻儿面前也有他脆弱的一面。当与他们通话时,常常会泪流满面。这种苦涩的泪里有思念,有愧疚,也有无奈。

自从带领北京城建施工管理队伍进驻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工程项目部那天起,李鹏不仅与父母和妻儿远隔千山万水,而且成了个难得见上一面的“三角线路”。因为父母长期住在山西省河曲县,妻儿在北京市,而他却远在成都。路途的遥远,工作的繁重,无法让他孝敬父母、疼爱妻子和教育孩子。尽管坚持每周打几次电话,许多时候都忙得来忘记了,等想起来拿着手机拨通之后,想说的话就在嘴边,却一句也说不出来,只有那双泪花翻滚的眼睛不停地在天花板和桌前的板房墙壁上看来看去。当有时听到电话中父母叫上“鹏儿”、儿子问声“爸爸,你好久回来?”妻子说声“我想你”时,工作上刚毅铁面的李鹏会关掉手机趴在办公桌上泪流一阵,待稍微稳定一下情绪后,再把电话打过去。

2018年7月9日,星期一。夏日的成都,太阳从东边的天空上照了下来,为繁忙的机场建设工地披上一层夏日的阳光。突然,狂风骤起,乌云密布,紧接着瓢泼的大雨从天而至。每周一的经理办公会在会议室进行,李鹏正向与会者安排本周的工作任务,强调施工安全,对存在的问题做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面对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他不时提醒生产经理、安全经理等负责人注意监控工地现场的情况,通知施工队伍撤离到安全的避雨地带。

这时,放在会议桌处于震动模式的手机发出“呜呜”声响,手机屏幕上显示出姐姐从山西老家打来的号码,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从李鹏的脑海里闪过。他站起身来一边安排生产经理刘亮继续组织开会,一边快步回到自己的经理办公室。当姐姐在电话中告诉他,母亲病情加重,已送到医院抢救时,一种不吉的兆头让李鹏不敢想象……他放下手机,立即安排购买机票。可是,当天没有成都到太原的航班。最后买了一张离家相对较近的飞往内蒙古呼和浩特的机票,并联系朋友从老家到呼和浩特的机场来接。

飞机在巨大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穿过云层向北方飞去。机上,李鹏的心绪早已飞到老家,早已来到母亲的病床前,拉着妈妈的手,述说着自己的“不忠不孝”。服务员送来茶水和饮料以及小吃放在小桌板上,尽管连中午饭都没有吃的他,此时,早已没了胃口,一心盼着航班早点到达,然后早点赶回家中。

76岁高龄的母亲住在老家,由于年轻时的过度劳累和养育三个子女,身体一直不好。几年前检查确诊患了癌症疾病以后,体质每况愈下。李鹏望着舷窗外机下翻滚的白云,心中十分焦虑母亲的病情,但愿……他不敢再往下想,只有在内心深处默默地向上天祈祷:母亲吉祥平安!

李鹏坐在开往老家的车上,朋友将母亲已经去世的噩耗告诉了他。这时,晴天霹雳般的打击让他无法控制内心的悲伤,在车内号啕大哭起来。撕裂肺腑和那一遍又一遍呼喊“妈妈呀、妈妈”的哭喊声,无不让万物生怜,让山岳动容。

回到家中,得知母亲的遗体已从医院送到了殡仪馆。李鹏没有落座,又往殡仪馆赶去。

“妈妈、妈妈呀,您为啥不等儿子回来啊!妈呀、妈妈,鹏儿不忠不孝啊!……”

妈妈静卧的身躯再也听不见儿子的哭声和喊声,再也不能体味儿子双手带来的体温,再也无法吃下儿子从四川带回的美味食品,再也喊不出喊了一辈子的乳名——鹏儿。紧闭的双目,冰冷的身体,任凭儿子呼喊、哭诉……

早在两个多月前,李鹏回北京集团公司开会,打算会完后转道山西看看母亲,但接到业主下达“630”进度计划。工程要抢时间赶工期,看望母亲的愿望未能成行,李鹏就买了会议结束后第二天一早北京飞往成都的机票。回到项目部,又投入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中。

记得每次给父母通话时他们都说身体好,能吃能睡,不要担心。怎么母亲的身体说不行就不行呢?李鹏还记得春节期间,带着妻儿从北京到河曲看望父母。临别时母亲拉着他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一遍一遍叮嘱:在外地工作要注意身体,注意安全,家里没事,安心工作。汽车慢慢远去,李鹏从倒车镜看到母亲还站在雪地里挥着手,目送着汽车远去。没想到,这便是母子俩的最后诀别。

还记得小时候在老家上小学时,冬天雪大,母亲很多时候背着儿子去学校,放学时,早早地来到校门口,站在风雪中等待。上高中后,每周只能回去一次。家里有好吃的都要等儿子回去了,母亲才会去厨房做。高中毕业后,李鹏考上了哈尔滨建筑大学。每年放寒、暑假完后就要提前回学校报到。临走的头天,母亲每次都给他准备一包喜欢吃的烧饼和水果,还提着送他到车站,只等车子开走了,她才回去。来成都做工程后,只要听说儿子要回去,她就天天盼,有时,当听到楼下有汽车停放的声响就以为儿子回来了,急忙跑到阳台上往下张望……

按当地习俗,李鹏处理完母亲的后事就匆匆赶回了成都。

李鹏大学毕业后,入职到了北京城建集团,后来的小家也安了北京,爱人在本系统工作。虽然在机关上班,经常也要加班加点,里外的大凡小事和带孩子都是她完成,为此李鹏心里非常愧疚。

2017年来成都时,孩子才5岁多,还在上幼儿园。李鹏考虑自己远离北京,爱人上班又远,就委托老岳父帮助接送。现在上小学了,还是岳父接送和督促完成作业。孩子小的时候,每当接到李鹏电话时,总是问“爸爸,你好久回来”,经常搞得李鹏无法回答。再大一点时,李鹏从成都回去,走进家门,儿子开门堵在门口,如见了陌生人,低着头一句话不说,其场景实在让人心酸。现在,当电话打回家中,儿子接起电话,随便你怎么叫他,他都不应声,稍后就把电话给了他妈妈……

家是每个人的港湾,家是游子的归宿。对于李鹏这样长年在外的建设者,家却变成了名不符实的概念,有时却变得非常遥远!

是夜,瑟瑟的秋风吹来,开始有了一丝丝寒意。李鹏加了件薄毛衣,拿上手电筒,戴上安全帽,穿上反光背心,向项目工地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