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工地,有很多两层板房,多的几十栋,少的五六栋。每栋板房的大小、样式、建材没有区别。排列也像城市里的生活小区那样非常整齐,四周有围墙。大门上方有醒目的名称“某某项目部民工村”或“某某项目部工友村”等。

村内的设施齐全,一日生活所需应有尽有。如超市、医疗室、学习室、健身房、浴室、洗漱间、卫生间、洗衣间、晾晒场、篮球场等。

寝室里安放着统一的钢架上下床和桌子、凳子,统一安装的中央空调。大部分项目部在生活区专门设置了“夫妻房”,用来安置夫妻的民工,还有一些留着给远道前来探亲的夫妻临时住宿。这些做法有主动的,也有业主要求的,不管怎样都显得很周全很人性化。

有天傍晚,中建八局项目部吕书记带我到他们的工友村吃饭。村内有两个大食堂,能同时容纳数千人就餐。堂内干净整洁,摆放有序,分别安装了三台大型空调机组,食堂空中吊着一排排戴着罩子的白色节能灯,宽敞的食堂十分明亮。

食堂的东头是食堂的操作间,玻璃窗内摆放着十几种不同菜品,但工友们依次排队刷卡选购饭菜,有的还买份卤肉和凉菜,再买瓶啤酒或饮料,然后三五成群坐在一起,一边吃喝一边交谈。在工地项目食堂,包括生活区的超市禁止卖白酒,这主要还是考虑安全。

吕书记为我购买了6元标准的饭菜,一荤两素,汤是自取的大锅汤,米饭不限量。这顿六块钱的饭菜,就个人而言,除了米饭稍硬以外,别无挑剔。后来才知道,这饭是针对干体力活的民工煮的,吃了这样的米饭才经饿。

工程项目部的文化文娱活动也很丰富,大多都在村里建有各种活动室和阅览室,工友们在晚餐后根据所需而选择。五一、国庆、中秋等节日都要组织开展联谊活动,各工段、各班组的员工走上台去表演自己的拿手节目,有的说段笑话,有的说段方言,还有的被工友三拉四扯请上台,既不会唱又不会跳,只好学几声猫叫狗叫。这些活动算不上高雅也上不了档次,但把在场的人笑得人仰马翻。

遇上这些节目,项目部还发放慰问品或纪念品。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有的项目部发粽子、月饼或其他物品,有的项目部直接发红包。

在中建八局项目部T1航站楼工地担任杂工班班长的女员工王发美,在访谈中这样说:“项目部对我们这些民工很关照,有些方面甚至细至如微。我在中建八局不同时期的不同项目部干了整整八年了,机场工程建设完后,不管新的项目在哪里,反正项目部搬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