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宾馆有住的、有茶楼、有麻将室,唯独没有餐厅,一日三餐只好到小镇上凑合着解决。
常言道: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这话虽然有些道理,就我认为还不一定那么简单。尽管小镇上有很多小餐馆,但必然是个离城市较远的小镇,在吃的方面与城市比起来显然就没有那么方便。好一点的餐馆,食客相对多一些,一个人去炒一个菜,要么餐馆忙不蠃,要么老板看不起你这算不上生意的生意。多要两个菜又吃不完还浪费,况且还不得不考虑每日的开销。镇上的火锅店、羊肉汤锅不少,一个人去吃,老板也不是很热情。就算言语上不直说,但没有这菜那菜,量少不好煮等等就把你拒出店外。个别门可罗雀的餐馆,当你进去时,老板笑脸相迎,热情招呼就座。知道你是一个人前来就餐时,笑脸马上变得阴沉下来,即使有点笑容还残留在脸上,那也是不自然中的不自然。虽没说一个食客的生意我不做,但凡内心深处就没想为你服务,同样以这样那样的原因让你起身离去。
我这人人穷毛病多,还有个“受气的钱不挣,怄气的饭不吃”的个人信条,无论走到哪里都这样坚持,即使饿上一顿也不放弃。如果遇上说话生硬又财大气粗的餐馆老板,我肯定转身离去永不再来。所以,我对“顾客就是上帝”有我自己的理解。如今,无论走在城市还乡镇,前些年这种随处可见又能让人自我感觉良好的店面语言已很难见到,即使偶尔看见,恐怕也是早年贴上的。或许这种提法早已过时,或许这种提法现在看来有些直白,或许这句话本身就是一句假大空的口号,对顾客没有那么多实际意义;或许还有很多或许,一个时代的文字游戏无须在乎。
经常光顾的是就近两家墙挨墙的面馆,虽然谈不上味道独特,也谈不上店面靓丽,更谈不上服务质量,反正喊二两或三两面条、抄手,吃完给钱走人。作为南方人,不可能一日三餐都吃面,其中一家有炒饭,有焖鸡、焖排骨,因而,一个人的一日三餐就这样凑合着。
老板就是老板,即使十几个平方米大小的店面老板也是老板。买食材、煮面、炒饭、端饭、抹桌、洗碗、算账、收钱都是一个人完成,自然从员工到老板也是一人担任,没有中间环节的组织机构。实在忙不过来才去找个临时的洗碗工。家里的老人有时来打点下手,干点端面端饭、捡碗抹桌、扫地一类的事。当然,那种节约用电、用气、用水等方面事情是关心到位的。
有家小面店身材较胖的女老板,听口音是云南或是攀枝花那边的人。吃炒饭时会送一小碗红豆汤,感觉这样做还有些道理,但天气转凉后仍然送碗冷红豆汤。于是,我建议她买一根猪龙骨炖上,微火保持温度,来吃炒饭的舀一小碗,放点香葱,肯定效果不一样。尽管是一番好意,但老板就是老板,而且随时都会让人感觉她就是老板。于是,众多的原因、理由和难处脱口而出。忽然间让自己觉得“多事”,悔不该提,时至数月后,也未见老板采纳,只是把冷红豆汤变成了面汤。这样也算是有了一点进步,起码汤是热的。
……
后记——草池镇,因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修建而更加出名,也因机场的建设而让我对小镇有些了解。无论机场建设工地,还是草池小镇,无论所见所闻,还是道听途说,感受也好,故事也罢,还有很多很多。有的随着记忆而忘却,有的又跟随时光走进了历史的隧道,留存的要么最美好要么最铭心。在祝福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顺利建设和那些建设者们的同时,我想,草池镇在不久的将来会因新机场所带来的新的发展契机而踏上历史的快车道。
祝福你,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