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项目部在机场建设工地,无论办公区还是生活区,无一例外都是板房,办公房和寝室大多是一搂一底,其他附属设施多为平房。
所谓板房就是用夹心板、钢材等为材料搭建的临时用房,其造价低,易建易拆,有些材料还可反复使用。板房的正面和背面开有不大不小的窗户,安有布制窗帘和冷暖空调,一层设有男女卫生间、洗漱间,24小时开水。寝室不远处就是浴室和洗衣间,还有活动室等,一切都显得既方便又人性化。
中建八局项目部为我在二楼安排了一间空房,准备了被子被单和枕头,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还有写作用的桌子、椅子。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好在这里的项目人个个都非常热情,如同星级酒店的服务人员一般,只要你提出问题说出困难,不管认识不认识,他们都会热情相助,积极解决,从不推辞。就是自己不能解决或是职权之外的事,一定会帮你联系其他人帮你。即使手头工作放不下,也会告诉你什么时间有空帮你解决。寝室隔壁住着三个年轻人,其中一位见我每天数次到楼下接开水,就把自己寝室的热水器搬了过来,还去领了一桶纯净水。后来才知道他是项目部的专职司机,家住华阳。这种让人感动的情况在许多项目部都到过。时至今日,这种热情周到的对人态度是企业的传统,是项目部的要求,还是自身养成,或者是建筑人固有的本质所在,这些仍然没有完全明白。
在中建八局项目部,有位名叫唐磊的小伙子,三十出头,年轻帅气。负责“智慧工地”的管理、接待和解说,还要负责现场航拍等工作,没日没夜的奔忙,就连一日三餐都会是最后一个走进餐厅。他说,事情多,何必把时间浪费在排队吃饭上。好几次,自主餐的菜盆里只有残汤剩水了,厨房的师傅就把她们自己留下的菜舀一碗给了唐磊。在八局项目部住了近两个月,不管找人交谈了解,还是资料的索取,无论是文章的修改,还是打印,唐磊都是有求必应。十几万字的书稿都是手写在平板电脑上的,要转入台式电脑修改和编排,这些操作我不会,于是找到唐磊帮忙,他二话没说,就加班加点帮我完成了任务。2019年6月,我在项目部写了篇“数据背后的故事”,草稿近7000字,因对电脑使用不精,修改时把整篇文稿删除了。情急之下找到唐磊,他又是下载软件又是购买程序,还打电询问远方的同学,前后忙了两个多小时。尽管文稿没有恢复,但他助人的精神让我感动和钦佩。两篇文稿都有唐磊的参与,原准备投寄报社刊用,并署上他的名字,但在修改时被他删了。
房间的背面窗户正对施工主便道,距离约30米,昼夜来往的运输车辆川流不息。载重车拉着砂石、泥土、钢筋、混凝土等建材前行,其马达声和轮胎辗压道面时,常让板房发抖。头几夜在睡梦中被这种情况惊醒,心想住在同楼的员工们是如何入睡的。没几天自己也习惯了。
板房的搭建呈长方形,一排有十余个房间。可能在搭建时二层的横梁是一根或两根拉通连接的,寝室地面铺着木纹地板,但只要有人在楼上走动,其他房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共振。
在项目部,工友村片区经理袁琦俊陪我转过工友村,参观了村内设施设备和生活功能,包括夫妻房,每到一处,他都进行了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