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地处简阳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工地被太阳无情地灼烧着。

这是2018年7月22日下午4点左右,在中建八局天府国际机场项目部的“工友村”,刘宏平从简阳车站接到前来探望他的妻子陈丽萍,打开一间申请临时借用的“夫妻房”,顺手也打开了门边墙壁上的中央空调开关,此时,冷风从风囗吹出,闷热的房间顿时凉爽起来。

陈丽萍说,刘宏平还是2018年10月婆婆妈生病时回去过一次,那次只在家住了一晚上就走了。走时说好过年回去,后来在年前打电话又说他们班组赶工期要加班。直到现在也没有回,父母和我有点担心,就让我来看看,于是,我就从重庆梁平乡下赶车来了。

晚饭是在“工友村”二食堂吃的,刘宏平叫上本村一同在工地上务工的三个同乡,叫了几个大锅菜,要了两个小炒,喊了份妻子爱吃的凉拌番茄,买了4瓶啤酒和一听“王老吉”就在餐桌上喝了起来。

用餐过程中,陈丽萍似乎感觉这里一切都很新奇,不是东看看就是西瞧瞧。工友们陆续走进食堂,不一会儿就把能容纳千多人同时就餐的餐厅坐满了。只见工友们排着队,依次到有十几个菜品的窗口选要自己喜欢吃的。有的买小炒,有的要了凉菜、卤菜和啤酒,或两人对坐,或三五成群,悠闲自得地喝了起来。厅内灯光明亮,四周摆放的大空调送出凉风,让那些才从工地回来的工友脸上露出一种享受的笑容。

吃完晚饭,妻子对老公说,你们这里好安逸哟,带我去转转。

天还没黑尽,村内早已灯火通明。刘宏平带着妻子到“工友村”散着步,边走边向妻子介绍:这边一排四栋房子的底楼是“夫妻房”,共有64间,用于夫妻工友和临时探亲的夫妻俩住的,都是24小时中央空调,室内有大床和简单的生活家居。那边是一食堂,和刚才吃饭的二食堂大小差不多,别看这么多人吃饭,菜品一周内基本上不重复,厨房的卫生干净得很。你看嘛,那个就是中央空调的机组,边上那个是热水转换器,后面的房间就是男女分开的浴室,24小时热水供应,待会我借张姐的卡让你体会一下。你看哪边就是洗衣房,里面有7台全自动洗衣机,旁边那个是晾衣棚。小刘一边向挽着自己手臂的妻子介绍,一边显得有些得意地接着说,告诉你,我们村里大的生活设施都是成双的哈。你看,那些工友在打篮球、羽毛球,我们还有乒乓球室、台球室、棋牌室、网吧、阅览室、会议室、培训中心等。大门两侧有超市、医疗室等。停车场那几台大客车就是专门送我们上下班的。晚上加班,有汤圆、面条等免费夜宵送到工地。

刘宏平对妻子越说越起劲。不是吹的话,我们“工友村”的环境、设施、配套以及吃住行,比老家镇上还齐全方便,你说安逸不。陈丽萍接过话题说,这里条件硬是好,领导考虑得细致又周全,人文关怀处处都想到了。想起刚结婚不久的那年,你到安徽一工地打工,几个月后我去那里探亲。天哪,结果工地在荒郊野外,几十个民工住在一个大工棚里,大热天只有一个风扇。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心惊胆战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天没亮我就走了。说着说着,妻子落下了眼泪。

不知不觉,小两口在“工友村”走走停停两个多小时了,劳动一天的好些工友已经进入甜蜜的梦乡。此时,刘宏平拉着爱妻的手向“临时爱巢”走去……

中建八局天府机场项目部倾注的爱心和人文关怀,提高了工友们的幸福指数,集结了工友们的凝聚力,留住了人心,焕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干劲。T1航站楼工地杂工组组长王发美,家在四川仁寿县,在外打工十几年,有8年是在中建八局的项目工地上度过的。前年底和老公一起转到天府机场项目工地,住在“工友村”的“夫妻房”。釆访中,她说了很多项目部人文关怀的好处。最后她告诉我们:“不管咋的,反正我们俩口子说了,这里的工程结束后,项目部搬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说完,王发美哈哈大笑起来。听得出来,清脆朴实的笑声,有种幸福、舒心、愉悦和满足。

写完这段短文,早已夜深人静。突然想起采访项目经理詹进生时他说的一段很有感触的话:凡事都要有前瞻性和事前策划和规划,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因为工程不是我姓詹的一个人干出来的,需要成百上千的工人来完成。他们的衣食住行和工作环境不花钱去改善,何谈安心,何谈敬业,何谈质量,何谈安全,又何谈工期和效益,更不要谈这杯那奖了。为啥我们把员工居住小区取名“工友村”,就是让他们有自己的尊严。当然,关注民生是现实问题又是社会问题,我们只能在工作中去体现。再说,只要将心比心,多在人文关怀上用心下点功夫,投入会有丰厚的回报。我始终坚信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