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气象志》简介
《中卫气象志》这本书是由.《中卫气象志》编委会编创作的,《中卫气象志》共有336章节
1
编委会
主 任 孙振夏 副主任 李国兴 李福生 禹卓英 成 员 王学兵 冯培灵 李宁芳 杨文宝 徐江华...
2
编写组
主 编 孙振夏 副主编 禹卓英 毛万忠 李保华 编 辑 马海斌 王 杨 毛 瑾 白春燕 李宁芳 吴 科 杨 苑 庞婷婷 周明山 侯炳文 ...
3
忆史撰志 共话中卫气象春秋
盛世修志,功盖千秋。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优良传统,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非常宝贵的一部分。 由中卫市气象局组织编写的《中卫气象志》,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终于出版问...
4
继往开来续写中卫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篇章
编纂气象志的重要意义在于记载历史、服务当下、开启未来,对促进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间接的、潜在的深远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
5
凡 例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
6
目录
目 录 编委会 编写组 忆史撰志 共话中卫气象春秋 继往开来续写中卫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篇章 凡 例 概 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大事记 1939年 1940...
7
概 述
...
8
一
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东、南与吴忠市、固原市相连,西临甘肃白银市,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接壤,总面积1.7万余平方千米。中卫市地形由西向东...
9
二
宁夏从明朝起行政建置趋于稳定,在地方政治、经济、文史资料中,有直接或间接反映气象方面的内容。据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宁夏府志》记载,隶属于宁夏府的宁夏、...
10
三
1935年4月,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派第三期气象学习班毕业学员冯天荣前往宁夏筹建测候所。由冯天荣负责宁夏地区气象观测工作,观测内容有气压、气温、湿度、云状、...
11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气象部门属军队建制。1952年9月,宁夏军区司令部设立气象科,隶属西北军区司令部气象处,管理宁夏境内气象业务。12月,重建中宁县气象站,...
12
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气象部门加强对气象工作的组织领导,业务建设、气象服务工作规范化步伐加快。 1980年5月,国务院批准全国气象部门实行气象部门与地方政府双...
13
六
2000年以后,中卫气象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4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党组决定成立中卫市气象局筹备领导小组,2005年7月,中国气象局批复,同意成立...
14
大事记
...
15
1939年
11月,中宁测候所在中宁东门外叶家庄子建成,12月1日正式工作,气象报告由中宁邮电局承担。...
16
1940年
8月1日—2日,中宁县大雨滂沱,山洪为灾,民舍田禾淹没甚多,创夏季降水量的新纪录,为123.3毫米。...
17
1941年
8月31日、10月2日,海原县冰雹成灾,夏禾几乎无收,民众处于困境。...
18
1942年
1月,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把所属的17个测候所移交给中央气象局,中宁测候所也在其中。从此中宁测候所属中央气象局建制。...
19
1943年
9月,中宁测候所冯天荣调重庆工作。...
20
1944年
中宁测候所人员增加,测候人员有金生田、龚有为、吴廷宝、张书田、谈致中、刘永福。...
21
1945年
5月19日,中卫县降霜,青草全被冻死,未灌水的麦苗全部冻死。...
22
1946年
海原县大旱,受灾面积62441公顷,受灾率七成。...
23
1947年
中卫县香山地区上半年未降一次雨,该处夏秋粮均未播种,赤地千里。...
24
1948年
海原县旱,夏秋作物歉收。...
25
1949年
7月,中宁县气象测候所停止工作,见习观测员龚有为留守,所有气象仪器和资料于中宁解放后移交有关部门。 8月,中卫县降雹,打死1人;水苗无收成,晚秋作物受灾。...
26
1950年
4月,雨水不足,大部分地区发生干旱,海原县较重,小麦生长受影响。...
27
1951年
9月,中卫县、中宁县的20个乡降雹,秋禾受灾1113.3公顷,4383人受灾。...
28
1952年
12月,建立中宁县气象站,属军队建制。...
29
1953年
5月13日,晚霜,海原县小麦减产二至三成,中卫县豆类、瓜类等受冻害减产50%。 8月1日,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签署发布《关于各级气象机构转移建制领导关系的决定...
30
1954年
1月1日,中央气象局颁布《气象观测暂行规定》,观测时次由(3时、6时、9时、12时、14时、18时、21时、24时)8次改为(1时、7时、13时、19时)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