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普类

一、科普类

冬至前后话严寒

冬至大都在12月2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按照中国天文年历推算,这一天宁夏境内天亮时间为7时36分左右,天黑时间为18时5分左右,整个黑夜时间为13小时31分钟。

冬至,在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是表示即将进入严寒季节的意思,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的气候差别很大,偏北的内陆地区虽然未到冬至,却早已进入了严寒季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是唐代诗人岑参描写我国西北边疆地区严寒景色的诗句。宁夏人民有“小雪封湖,大雪封河”的谚语,也说明宁夏严寒期来得比冬至早。当平均气温稳定到达-5℃的时候就算作严寒的起始期。引黄灌区的严寒期开始于12月上中旬,比冬至早十余天。所以,一般到冬至,已是“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卫宁山区的严寒开始期比引黄灌区早十几天,整个严寒期长达八九十天,从冬至前一个月开始,就已经“高处不胜寒”。

“头九二九,怀里攒手;三九四九,冻烂砖头;五九六九,开门大走;七九鸭子八九雁;九九鸷老满天转。”这是流传在引黄灌区的《九九歌》,它反映了引黄灌区从冬至开始,以九天为一个阶段,共九个阶段的寒冷变化的一般规律。

根据气象资料分析,中卫地区以二九、三九、四九为最冷,二九平均气温为-9.4℃,三九为-9.3℃,四九为-9.1℃。

(王自周,《宁夏日报·科学园地》,1979年12月第32期)

观云识天气

云,千姿百态,变化无常。有的像鸟羽,有的似鱼鳞;有的薄如绫纱,有的高似山峦奇峰;有时朵朵白云焕发虹彩,有时黑云密布阴雨绵绵。

俗语说:“海上无风不起浪,天上无云不下雨。”各种云常常是天气变化的前兆,因此,观察云的变化能帮助我们认识天气,预测阴晴雨雪。当天空出现白色或灰白色薄片或扁平的椭圆状云块,常成行或呈波状排列,云块边缘常有虹彩,远看好像瓦块,又好似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名曰“高积云”,是产生在气团内部的云天,比较稳定,常在下沉逆温下形成,这种云不会带来雨雪。正如谚语所云:“瓦块云,晒死人。”夏天,天边常有一朵一朵的白云,顶部呈圆弧形,底部平坦,个体小,轮廓清,仿佛馒头,是“淡积云”,多在晴天上午出现。但是如果天气闷热潮湿,大气中水汽充足,对流旺盛,它可发展成云顶似高山耸立,群峰突起,云底乌云翻滚像万马奔腾,此乃“积雨云”,常在气团内部由热力对流或者冷锋前部暖空气急刷抬升而形成,多降雷阵雨,偶尔还降冰雹。

湛蓝的天空中挂着一束一束的云丝,发出柔丝般的光泽,云丝一端像逗点或带着钩,名曰“钩卷云”。农谚说:“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它虽出现在晴天,却是阴雨天气的前兆云。天空那高而轻盈,如绢绡的云幕,着乳白色,日月四周常有内红外紫的晕圈,叫“卷层云”,是暖锋云系的高空云天,表示锋面在二三天内通过本站,天气将变坏。卷层云一般不会下雨,在冬天偶尔也可飘点雪花。如果云层渐渐变厚变黑,云底越压越低,天空变得灰暗阴沉,云层厚而均匀,完全遮蔽日月光,如同一块特大的幕布把整个天空捂得严严实实,看上去仿佛有微弱的光从云内发出,云底下面有灰色破碎的小云块游动,这种云叫“雨层云”,下面的碎云叫“碎雨云”,顾名思义,这种云多降连续性雨雪。

夏天的早晨在天边偶尔有城堡似的云条,上凸底平而细长,远看好像一道长城,故而叫“堡状云”。有时天顶还有一种边缘破碎似破棉絮一样的白色碎云,此乃“絮状云”,絮状云的出现表示中空气层很不稳定,它常见于冷锋前部,在早晨出现,午后或傍晚常见雷阵雨,如谚语所说:“天上棉絮云,不久雷雨鸣”。在贺兰山前常看到一种中间厚、边缘薄,形似豆荚或布梭,分散孤立,变化很快的长条云,叫“荚状云”,表示天空下沉气流很强,并有一定的上升气流,上升气流使暖湿空气绝热冷却形成云,下沉气流使云体边缘蒸发变薄,因而云块不断生成或消失。它在锋后出现,天气晴好,但当风速较大,若在锋前出现,未来天气将变坏,故有“早晨豆荚云,中午起大风”之说。

云天变化异常复杂,刮风下雨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看云识天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使在雷达卫星等现代工具运用于天气预报的时代,它仍然是我们认识天气的重要手段之一。

(黄万银,《陕西科技报》,1987年9月2日)

海原南华情韵

给家人、朋友说周末要去海原爬南华山,听者无不是一脸惊奇:那个土窝窝有什么好去的?黄土坡不见棵树、没片草,大热天的不是找罪受吗?

的确,无论从影视还是报纸中来看,西吉、海原、固原的贫穷、缺水早已“享誉世界”。水窖工程、救助失学儿童、扶贫捐款……让我们对海原印象深刻,也难怪大家会这么想,这么说!下面我带领大家先了解了解南华山的历史背景。

南华山系六盘山余脉,因山形似莲花,亦名莲花山,又因山高天寒,春秋落雨或雪而称雪山。宋夏时期,该山与西华山合称天都山,名震边塞。南依月亮山,西北傍西华山,东南接南北山,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35千米,宽25千米,总面积875平方千米。主峰马万山海拔2955米,为宁夏第二高峰、中卫市最高峰。清代有“海城八景”,此山独占其三,山之西北端有新石器菜园遗存,东南有水冲寺遗址,山的中间有灵光寺遗址。

南华山景区特色鲜明。地表土质肥沃,年均降水量达600毫米,气候凉爽,牧草丰茂。海原县南华山牧场,曾是军马场,放牧有黑山羊和牦牛。近10平方千米的原始森林、天然次生林分布于山之西北,有育林地180平方千米,森林覆盖113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62.9%,层峦叠翠,风光宜人。山上有灵光寺林场,山之中部,五峰耸峙呈桥形,故称五桥山。五桥沟内五泉环列,众水汇集出山门。

远眺南华山青翠碧绿,郁郁葱葱,近处层峦叠翠、绿荫环抱、野花遍地。每到春夏之季,山秀鸟语、碧水溪鸣、花香浓郁、景色宜人,是一座巨大的绿色迷宫。秋季万紫千红,冬季银装素裹,四季景色引人入胜。优越的自然资源,既为飞禽走兽生存提供了丰足的食粮,又为各种动物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走遍南华山,您会看到老鹰、乌鸦、喜鹊、麻雀、野兔等,幸运的话,还会看到长尾山鸡、狐狸、狼、野猪等。南华山景区不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而且人文荟萃、史迹众多,山中有西夏王李元昊的避暑行宫,有灵光寺、二王子避难洞、御池等八处遗址。原始森林为这里造就了宜人的避暑气候,西夏遗址为这里构筑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听完我的讲解,您是不是对海原南华山大有改观啊!南华山的秀丽,让我们一时不知身在何处?不禁要问:这就是海原?这就是南华山?真是藏在深山人未识啊!

(王金弟,海原县气象局,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