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报业务
天气预报是指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天气变化的事先估计和预测,是气象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的重要手段。预报手段经历人工观测外推、单站经验预报、天气图分析预报、数值天气预报四个阶段。常用的天气预报方法有天气图分析方法、数学诊断方法、统计学方法、动力-统计方法、流体力学(包括数值预报)方法和模式预报等。天气预报的时效分为临近预报(0—2小时)、短时预报(0—12小时)、短期预报(0—3天)、中期预报(4—10天)、长期预报(延伸期预报)和超长期预报(即气候预测,30天以上)六种。就空间范围而言,有本地预报和区域预报两种。还可以因各种服务对象不同而制作各种专业天气预报,如农业气象、旅游气象、森林火险气象预报等。发展更高时空分辨率、更长预报时效的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始终是天气预报技术发展的核心任务,基于数值预报模式产品的统计后处理技术和结合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机理的解释应用技术,以及满足各种需求的数字化预报技术是天气预报业务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需要,各气象台站均开展单站补充天气预报服务,主要技术方法是天气图方法、天气气候学方法以及群众经验等。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引进电子技术、传真技术、数值预报产品、雷达气象、卫星气象等技术,以数理统计方法和天气图方法结合的“形势加指标”天气预报转变为以数值预报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气象信息,以天气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预报制作方法。2004年中卫撤县设市,中卫市天气预报由宁夏气象台代做,2005年,中卫市气象台可视化天气预报会商系统建立,为重大天气预报的远程会商提供有利条件。天气预报的内容已在比较单一的短、中、长期天气预报基础上,发展为森林草原火险预报、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群众生活指数预报、公路沿线和旅游景区天气预报,以及各行各业需要的专业气象预报等。短期预报时效由过去的1天延长至5天—7天,基本满足了经济建设、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2007年7月1日开始独立制作全市天气预报。2010年后,预报逐步精细到村镇。2017年以来,数值预报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预报向无缝隙、精细化、全覆盖发展,已实现基于位置的智能网格预报。
影响中卫市的主要天气系统有青藏高压、高原低涡、高原切变线、西北冷锋、河套锢囚锋、高原东侧准静止锋等西风带天气系统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副热带天气系统,而且还间接受热带系统影响。在过去的60多年里,天气预报员对影响中卫的各种降水、寒潮、大风等主要的天气形势、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参数总结出了若干本地指标。
1.短期天气预报
包括临近预报、短时预报、短期预报。预报时效在2小时以内的天气预报称临近天气预报,预报时效在12小时以内的天气预报称短时天气预报,预报时效在24小时内的天气预报称短期天气预报,习惯上将指预报时效在72小时以内的天气预报统称为短期预报。
20世纪50年代,中卫、中宁、海原三县气象站相继建成,从建站起,各气象站收听宁夏气象广播电视台每天15时广播、当天8时欧亚高空天气形势及东亚地面天气影响系统的发展移动变化的分析,提出未来24小时全区天气预报的意见,各站结合群众经验等进行补充订正,开展单站补充预报和气象资料服务,并通过广播、电话发布天气预报和咨询服务,用书面材料向当地党政领导机关和生产部门提供气象情报。
20世纪60年代,各气象站总结观测经验,建立本站温、压、湿曲线图和综合时间剖面图等预报工具,建立健全预报工作的规章制度,积极推动预报服务工作规范化进程。
20世纪70年代,增加地市气象台的分片预报指导,县站配备传真机、袖珍计算机等。80年代初,各县气象站通过传真机、录音机接收天气分析图,接收录制宁夏气象台天气预报,负责短期预报的订正和发布。1997年开始银南行署气象局制作的天气预报由中卫县、中宁县气象局订正,固原行署气象局制作的天气预报由海原县局订正,分别通过广播、电视对外发布,并增加全县各乡(镇)及旅游景点的天气预报服务。
2006年,宁夏预报预测业务体系在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进行调整,逐步恢复县级预报预测业务,全区预报预测业务实行自治区、市、县三级布局,逐级指导,属地订正、分工负责的技术体系。中卫市气象台根据上级业务指导产品,负责天气预报产品实况订正和应用服务。2007年7月1日,中卫市气象台开始独立制作中卫市天气预报。2008年,中卫市气象台开发中卫地市级预报综合业务系统,完成全市大风、暴雨、高温、寒潮等本地预报指标总结及入库工作,2009年该系统在全区推广应用。
2010年,为满足现代天气业务发展的要求,对自治区、市、县三级预报业务分工和职责作出适当调整,将自治区、市、县三级预报体系调整为自治区、市二级预报体系,县级不再承担具体预报制作任务,中卫市预报业务向自治区级集约,宁夏气象台为自治区级预报业务中心。2012年天气预报业务流程和集约化布局调整,相关业务合并。中卫市气象台订正制作24小时内县级以上、乡镇短期精细化要素预报。中宁县、海原县气象局根据情况对24小时内乡镇指导预报产品进行订正。市气象台本部开展对区级短期天气预报产品、本行政区订正预报产品的应用服务工作,承担对县级天气预报技术指导和人才培养工作。2016年1月根据《宁夏气象局关于印发〈集约化天气预报业务调整方案〉的通知》,撤销宁夏气象台市级预报岗,调整后市气象台、县(区)局应用区级精细化短期预报产品开展本行政区服务。2017年,全区形成两级布局、一级集约、无缝隙的预报业务布局,开展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应用,市气象台、县(区)局对比格点实况和站点实况,改进智能网格预报业务。2018年,宁夏智能化综合气象业务服务管理共享平台基本建成,智能化、集约化天气预报系统投入业务试运行。风云系列卫星尤其是风云四号气象卫星资料的投入业务应用,使得市气象台、县(区)局利用新平台、新资料可以更加便利地开展气象服务。
2.中期天气预报
是指预报时效为4天—10天的天气预报。1965年起各气象站开始订正制作中期预报。2011年起中卫市气象台、中宁县、海原县气象局对上级中期预报产品开展应用服务。2015年起,沙坡头区气象局开始对上级中期预报产品开展应用服务。
3.长期天气预报
是指10天以上的天气顶报,根据预报时效,又可分为10天—30天延伸期天气预报和30天以上的月、次季节、季、年气候趋势预测。预报项目主要有天气形势特点,主要天气过程出现时段、强度及影响范围,月平均气温距平,月降水量距平,月平均环流形势,春播期天气预报以及汛期趋势预报,本年10月到来年9月天气的主要趋势等。2014年7月根据《关于开展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的通知》,中卫市气象局,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气象局根据宁夏气候中心发布的年度、春播期、汛期、三夏等趋势预报开展气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