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词
春夏秋冬与二十四节气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二十四节气是怎么回事?又是怎样形成的?
远古时候,人类没有计算月日的方法,也不知道四季的划分,更没有什么二十四节气。进入农业社会后,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逐渐积累与大自然斗争的经验,并且较早发现和掌握天气寒暑变化的规律。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就已经有了阴晴雨雪等反映气象变化的记载。最初确定四季的方法,主要是看黄昏星宿的出没。当时的人们以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来划分四季: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但是,春季从哪一天开始?秋季又在哪一天结束?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后来人们发明了“土圭”(一根直立的杆子)测正午日影的方法,用来确定冬至、夏至的日期。因为炎夏时,太阳在最北,位置最高,杆影变短,其中最短的一天就是夏至。寒冬时,太阳在最南,阳光斜射,杆影变长,其中最长的一天就是冬至。公元前770年(春秋时代),已经有“两至”(冬至、夏至),“两分”(春分、秋分),四个节气的准确划分,比古希腊的“土圭”测定法还要早一百多年。到秦汉时代,我国已经有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从它的名称含义可以看出,它反映的是天文、气候、农业、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能够反映季节变化的有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个节气;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变化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按照农历的划分,春夏秋冬四季中,每季都有六个节气,人们为便于记忆,编成二十四节气歌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出现,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历法和四季变化研究中的独特创造,是我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的最好见证。
二十四节气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大家知道,地球不但每自转一周就是一昼夜,而且还围绕太阳公转,每转一圈就是一年,节气就是根据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来定的。天文学上把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称作黄道,并当作一个360°的大圈周。当地球位于0°,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叫做春分;当地球运行到90°,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昼最长,夜最短,叫做夏至;当地球运行到180°,太阳又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叫做秋分;当地球运行到270°,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叫做冬至。地球在黄道上运行一圈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即一年。每运行15°正好是一个节气,需要15天稍多一点时间。
各个节气在阳历上都有比较固定的日期,最多差一天,所以它是阳历的产物。阴历是根据月亮绕地球赤道一周作为一月的,它与黄道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节气在阴历上没有固定的日期。如立春这个节气,肯定是阳历2月4日或5日,而阴历上可以是正月也可能是头年十二月。
二十四节气同气候、农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它带有相当明显的地区性,因为我国民族发展的摇篮是在黄河流域,秦、汉、唐、宋等封建统治时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在西安、洛阳一带,二十四节气当然反映了这些地方的气候、农业、物候特点。比如说霜降这一节气,是反映陕西、河南一带初霜出现的大致时间,而我们宁夏山区的初霜期则在秋分前后,灌区的初霜期在寒露前后,比霜降节气要提前一两个节气。相反,同一霜降节气下的广东、广西却还是夏日炎炎、骄阳似火哩!所以二十四节气主要适用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全国并不普遍适用。但是,我国各地劳动人民都能按照二十四节气的一般规律,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农业特点,有一套运用二十四节气的宝贵经验。
摘自《宁夏日报》
立春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陆游《木兰花·立春日作》
雨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惊蛰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春分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谷雨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
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
立夏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朱淑真《初夏》
小满
一春多雨慧当悭,今岁还防似去年。
玉历检来知小满,又愁阴久碍蚕眠。
——赵蕃《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
芒种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早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范成大《梅雨五绝·其二》
夏至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小暑
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
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韩翃《赠别王侍御赴上都》
大暑
吉梦灵蛇朱夏宜,佳辰阿母会瑶池。
竹风荷雨来消暑,玉李冰瓜可疗饥。
——晁补之《鹧鸪天·杜四侍郎郡君十二姑生日》
立秋
葛衣沾汗功虽健,纸扇摇风力甚卑。
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
——齐己《城中晚夏思山》
处暑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王维《早秋山中作》
白露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秋分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二》
寒露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杜甫《秋兴八首·其七》
霜降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白居易《村夜》
立冬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杜牧《初冬夜饮》
小雪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戴叔伦《小雪》
大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李白《北风行》
冬至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小寒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鱼玄机《冬夜寄温飞卿》
大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杜耒《寒夜》
虹
红日依山雨方停,一条彩带贯长空。
赤橙黄绿青蓝紫,光谱雨滴折射成。
虹外有虹称作霓,高下位置随日影。
东虹日头西虹雨,西风带里报雨晴。
——黄万银《宁夏气象》(198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