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强风暴气象服务

特强风暴气象服务

1993年5月5日,立夏。与大风连绵的春季相比,立夏第一天让中卫人更多地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妖媚与温柔。姑娘们穿着薄如蝉翼的夏装行走在街市上;沐浴在阳光中的孩子,鲜活得如初绽的鲜花……天清气爽,万象生辉。人们似乎没有理由不陶醉!如果不是那场猝然而至的灾难,5月5日留给中卫人民的一定是满心的欢愉。惨遭“5·5”特强风暴肆虐的中卫人民,仍对黑色风魔心有余悸。那场风暴,卷走了许多农民一年的指望,夺去上百个家庭的幸福与温馨,将深重灾难留给了经济尚不发达的中卫。

重新抚摸历史的伤痕,却意外地发现气象部门1993年特强风暴前夕极其“不和谐”的焦灼。5月3日、4日,在接到宁夏气象台的指导预报后,中卫县、中宁县、海原县气象局借助电话、天气警报发射机等,迅速将预警信息传递给人们,连续两日通过各媒介发布“5日傍晚至夜间,全县有大风、降温天气过程,局地将出现沙尘暴”的信息。

5月5日下午,骑自行车忙碌一天的中宁县气象局职工范天信、史国文等人,总算松了一口气。最让他们感到踏实的,要算正在长鸣乡开会的县政府领导听到气象信息后的果断决策。此时,几个人又来到田间,为气象局周围的菜农进行现场服务。他们明白:要填满中宁县城乡人民的菜篮子,这儿的500间温棚可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帮助农民买来绳子、铁丝,将蔬菜大棚网得密实而坚固。

17时左右,一份份大风、降温警报及防灾部署随即从自治区党委传真发往各地。

19时26分,漫天狂风卷着沙尘如决堤的洪峰,直逼中卫县而来。一小时之后,中卫县、中宁县、海原县境内被狂风暴覆盖。这场风力为8级—12级的风暴,强度之大、来势之猛属历史罕见,其中中卫县瞬时风速达37.9米/秒,突破了历史记录。

接受采访时,中宁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称赞完准确及时的预报服务后,说他们将损失减少到了最低。几个数据似乎可以证实此话的正确性:4家采取防御措施的机砖厂,未受任何损失;全县近1000个塑料蔬菜大棚,只有59个残旧或没有防御的大棚遭灾;农技推广站的5亩双重膜小弓棚稻秧,在风暴中安然无恙。

大自然的肆虐使得中卫县满目疮痍:大风所到之处,许多危房和建筑设施倒塌,树木折断或被连根拔起,部分工厂和居民区停电停水。这一晚上,中卫县有1787只羊被大风卷入渠中淹死;有773公顷农作物遭灾,6.7公顷塑料地膜大棚被风吹毁;24人死亡,6人失踪,3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213.39万元。

走进中卫县民政局,60岁的陈万虎老人接待了我们。许是事隔数日且记者频频光临的缘故,那份灾情通报对老人来讲已经成为一些长而枯燥数字的汇总。可讲起24条被风暴吞没的生命时,老人却难以平静。宣和乡马伏荣夫妇被狂风暴卷入水渠之后,留下了4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和83岁的老母亲;城关镇吴家三兄弟的4个孩子全部被刮入渠中淹死……24名遇难者中,绝大多数都是6岁至12岁溺水而死的儿童。

“人们也实在是太麻痹!风暴前,我们在转播各级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时,曾接连几日提到过对5日大风、降温天气的警报……”中卫县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痛心地说。

中卫县政府在5月8日召开的灾情电话会上,批评个别干部及乡镇领导由于忽视气象信息致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同时,要求新闻单位大力宣传气象科技信息的重要性,增强干部、群众的气象意识,提高气象信息的传递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