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温度与积温

四、界限温度与积温

在农业上,一般将春季日平均气温≥0℃开始,至秋季日平均气温≥0℃终止之间的日数,称为一地区多种作物的生长期;日平均气温>10℃,是一般喜温作物生长的起点温度,也是喜凉作物迅速生长的温度;日平均气温>15℃,是喜温作物积极生长的温度,也是棉花纤维成熟的下限稳定温度。

在农业气象工作中还常用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0℃、5℃、10℃、15℃、20℃等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和初终日期间的积温来表达某些作物发育期间或某些生产过程对热量条件的要求。0℃期间的积温可认为是进行农事活动或农耕时期所要求的热量;5℃初终日期间是越冬作物和早春作物的生长季节,其间积温是这些作物生长季节所需热量的指标;10℃初终日期间是喜温作物,如水稻、棉花、花生的生长期,其间积温是这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热量指标;≥15℃期间的积温可作为喜温作物积极生长所要求的热量指标;≥20℃期间的积温可作为种植双季稻的热量指标。由于≥10℃的积温值与年辐射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10℃初、终日期又和大多数农事活动有关,且≥10℃的时期又和无霜期相近,因此用≥10℃的活动积温做热量指标就有其突出的物理意义和农业意义,并在农业气象上应用广泛。

由于气温升高,各界限温度的初日明显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明显增多,积温亦显著增多。1997年—2018年的积温平均值与1959年—1996年积温平均值相比,≥0℃积温的初日提前4天至8天,终日推迟6天至7天,持续日数增多10天至15天,积温增多312℃—359℃;≥10℃积温的初日提前5天至7天,终日推迟2天至9天,持续日数增多8天至15天,积温增多238℃—400℃。

全市稳定通过0℃初日平均在3月11日,终日在11月14日,持续248天,平均积温3603.5℃;稳定通过5℃初日平均在3月24日,终日在10月25日,持续天数215天,平均积温3351.5℃;稳定通过10℃初日平均在4月24日,终日在10月3日,持续162天,平均积温2983.5℃;稳定通过15℃初日平均在5月23日,终日在9月8日,持续109天,平均积温2169.9℃;稳定通过20℃初日平均在7月1日,终日在8月6日,持续38天,平均积温803.2℃。

表3-13 各县(区)稳定通过0℃的初、终日,及持续天数、积温

表3-14 各县(区)稳定通过5℃的初、终日,及持续天数、积温

表3-15 各县(区)稳定通过10℃的初、终日,及持续天数、积温

表3-16 各县(区)稳定通过15℃的初、终日,及持续天数、积温

表3-17 各县(区)稳定通过20℃的初、终日,及持续天数、积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