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业务自动化、信息化
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气象业务开始由人工向自动化、信息化迈进。
1985年7月1日起,中卫县、中宁县、海原县气象局和兴仁气象站陆续使用PC-1500计算机,查算水气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进行编报,从此,地面测报结束人工编报。1993年1月开始,地面测报报表制作依靠人工制作的历史宣告结束,机制报表按资料报送形式上传。1996年实现计算机自动处理地面气象月、年报表,并向宁夏气候中心资料室报送磁盘。2000年以后,各台站计算机逐步换型,同时启用AHDM4.1地面测报软件,各台站的编发报、毛发订正图点绘、报表制作和资料传输等工作均应用计算机完成,各类报文和资料通过网络上报宁夏气象局气候中心。
2001年1月通过X.25分组网向宁夏气象局传输原始资料,停止报送纸质报表。2002年自动站建设后,每月向宁夏气象局气候中心资料室同时传送人工站和自动站地面气象月、年报表的各类数据文件。2004年,计算机在基层台站普及使用后,观测簿采用人工观测外,月、年报表的制作均采用计算机制作,网络传输报表资料、原始观测记录也上交宁夏气象档案馆,由宁夏气象档案馆完成所有资料计算机入库工作。2014年,基层气象台站地面观测自动化后,气象资料实现分钟及小时数据均自动上传并完成入库工作。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数据的采集和传输、电子显示屏(大喇叭)气象预警服务、12121声讯电话、微信、微博等对外发布气象信息,移动通信技术在气象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为气象信息数据的传输共享提供良好的网络保障,信息传输从简单报文的传输逐步扩展到图形图像、BUFR标准格式气象数据等多种形式和标准的综合信息数据传输。
2005年5月,中卫市局建成视频会议系统,形成市气象局与宁夏气象局的视频会商会议功能。2009年对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视频会商会议质量得到提升。2012年建成包括全市各局、站的高清视频会商系统,采用全新的硬件编解码终端设备处理音视频信号,并在县级气象局建设拼接显示大屏,视频会商会议功能和质量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