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厘钱

一厘钱

用过高级“北京墨水”的人,也许以为,制造这种第一流墨水的费用,会比包装费用大得多。其实相反,包装墨水的费用比制造墨水的费用大三倍。因此,要当好墨水厂这个家,给国家多积累资金,大头是降低包装材料的成本。可是墨水不能不用瓶装,商标不能不贴,纸盒不能不用。而且还要分量准,包得牢,外观美。更难的是,这些包装材料,墨水厂不产,全靠外厂加工。一个小小的墨水瓶盖,去年是由北京、太原和淮阴等地的十一个工厂加工的,今年还要六个厂加工。墨水瓶盖里面的纸垫,也要由上海生产。如果北京墨水厂说自己无法降低包装成本,那也很难怪它。可是这家工厂的包装成本,去年减少了,今年又减少了。

他们是用珍惜“一厘钱”的精神减少的。

那是在去年春天,厂长李健刚提请党支部委员会讨论他打算在全厂提出的一个口号:每件包装材料降低一厘钱。

为什么提降低一厘钱呢?我们将在最后回答。

厂长的提议被支委会通过了,接着在全厂职工大会上正式提出。于是,全厂行动起来了。

管瓶盖的供应人员,把十一个制造瓶盖厂的代表请来,把十一个厂造的瓶盖摆出来,把天津造、上海造、美国造、德国造的墨水瓶盖也摆出来,同各厂代表一起,比质量,称重量,算成本,评美观。他们把十一个厂瓶盖的十七项费用指标排成队,逐项比较,精密计算,彼此取长补短。这些似乎是“分外”的工作,促使一些厂把瓶盖的成本降低了,全厂购买每个瓶盖就少花了四厘多钱。就在这小小的瓶盖上,去年节约了十万元!

管纸盒的孙树德,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摊开一大张纸,拿一个印好未糊的墨水盒,左比右量。他眼前出现了希望:几年来只裁十五个盒的那种纸,有可能再多出一个。他抱着这种希望,到东家印纸盒的工厂,找工人商量;到西家印纸盒的工厂,向厂长“游说”。他的希望在四个月前终于变成了现实。原来每张纸裁十五个盒,要废掉一小块。经过他和工人们研究改了裁纸方法,每个盒盖插进盒里的那个“舌头”,比原先短一韭菜叶,一张纸就多出了一个盒。这样,每个盒的纸张费用就减少了一厘钱,全厂一个月节省了八令纸。不!还有。裁盒方法一改,印盒效率也提高了,每个盒的印刷费用又因此从刀缝里减少了一厘五毫钱。一年要用近两千万盒呢!

厂长也早在人们不注意的地方设了“关卡”。他告诉回收废瓶子的老人,发现废瓶中有好瓶,要立刻向他报告。一天,那老人果然在车间交回去的废瓶中发现有两个好瓶子,忙去报告了厂长。厂长立刻叫上班组长,叫上科室人员,来到现场。他拿起那两个瓶子说:“丢一个瓶子国家损失六分钱,没人拣,为什么自己掉个一分钱的小‘钢崩’就赶紧拣起来呢?”这种爱护国家财产的教育真能打动人心,从此瓶子的损失率大大下降了。

工人和参加辅助工作的工人家属也行动起来了!常用北京墨水的人,你也许没有留意,在瓶盖同盖里涂有蜡和蓝漆的纸垫之间,还有个小小的黄纸片。每个纸片才值一厘一毫钱。过去垫这个纸垫的工人家属和管理纸垫的人员,领发无数,丢多少不知,计成本照例按百分之十的损失算账。现在,她们手缝里掉下一片,也要拣起来,遇到废片,也交回工厂。

“一厘钱”精神,使北京墨水厂改变了原来的亏本状况,为国家积累了大批资金。“一厘钱”精神,也在有关工厂发生了连锁反应。如果这种精神在全国每个企业都发生连锁反应,该能为国家积累多少资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