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第一线解决问题

到第一线解决问题

中央书记处成立一年来,有计划地解决了一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工作问题。第一个解决的,是西藏自治区的问题。

1980年3月14日和15日,书记处成立后才十几天,就邀请西藏自治区在京的几位负责同志参加,召开了西藏工作座谈会。党中央决心尽快医治由于林彪、“四人帮”破坏党的民族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创伤。

1980年4月7日,党中央批发了《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在批发这个纪要的通知中,中央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西藏自治区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为了贯彻执行中央的指示,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从5月15日开始,召开区党委扩大会议。

就在这时候,胡耀邦、万里同志受党中央的委托,在5月22日乘飞机飞拉萨,同那里的干部、群众共商建设西藏的大计。

拉萨海拔3600多米。他们在拉萨一下飞机,就感到了高山反应,连年轻力壮的随行人员,走路上楼也都心跳加剧,气喘吁吁。万里同志把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每天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听取汇报,还到拉萨的商店、学校、街头和藏族群众家里访问调查。胡耀邦同志带病强撑着身体,同万里同志共同分析研究每天了解的情况;到了第5天,高山反应稍微好转了些,他就阅读材料,察看地图,听取汇报;随后,到区党委扩大会议会场,对几百名各族干部讲了170分钟的话,提出了西藏治穷致富的6条办法。5月30日,离开拉萨的前一天,他又访问了离拉萨15里路的纳金水电站。他在那里对干部、工人们说: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干部都要时刻想着,多为人民做好事。

今年藏历新年,拉萨街头人头攒动,各族人民载歌载舞,出现了20年来未有过的动人场面。他们说,今年牛羊肉多了,酥油多了,粮食多了,党中央给西藏又一次带来了新的希望,带来了春天。

从去年春天到今年春天,短短一年,书记处和国务院的领导同志们已经考察访问过拦截长江的葛洲坝工程工地,长白山林区的工棚,山村边寨的农舍,金沙江畔的科研所,城市的菜市场……把党的温暖送到了29个省、市、自治区人民的心中。

书记处有11位成员,最年长的72岁,最年轻的也已64岁了。工作人员们说:他们的工作大都是“一天上3个班”,劝都劝不住啊。有些办公室,几乎天天到深夜12点、1点甚至2点,还亮着灯。望着这深夜的灯光,不能不使我们想起当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同志在中南海的办公室里深夜长明的灯光,想起延安杨家岭下窑洞的灯火,想起在那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岁月里,《可爱的中国》的作者方志敏烈士说过的一段话: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不稀罕闲逸,宁愿一天做16点钟工作的劳苦!”几位老一辈领导同志看到书记处的同志们这样日夜不息地工作,多次关切地提出,要他们注意身体,不要“日夜三班” 连着干,甚至“命令”他们停下工作,到外地去休养一段时间。有一位老一辈领导同志曾诙谐地指着他们说:“是要你们工作,不是要你们跑步去‘八宝山’呀!”

3年前,胡耀邦同志曾经建议编一本书,题名《拨乱反正的日日夜夜》。过去一年,在中南海,我们党和政府的最高领导机关处理堆积如山的各种问题,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拨乱反正的日日夜夜》,为中国10亿人民辛勤操劳的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