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

党群合力,勇往直前。动人事例,数不胜数。

6月15日,淮河边的焦岗湖围堤被凶猛的洪水撕开一个缺口,湖内两万多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凤台县委副书记、县长孙多贤箭步上前,冒着被洪水卷走的危险,第一个跳进激流,几十名党员和民工紧随其后,肩并肩组成一堵“胸膛墙”,挡住了洪流。几千民工,迎着拍岸的洪水,打桩的打桩,装土的装土,筑起一条“草袋堤”。水涨堤高,恶浪终被降伏。

在淮河、滁河上下,不知有多少共产党员,率先跳进洪流,激起民工回天之力,筑起一道道人墙和一条条堤上堤,这是中华民族的抗洪奇观!

无情洪水,吞没庄园,救人救己,谁先谁后?难以计数的共产党员都以自己的行动做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当洪水直扑寿县菱角乡龙头村时,村支书张文彩,将年逾8旬的双亲及妻儿,托付他人,直奔向身患偏瘫症的五保户吕茂昌家,另两名共产党员也不顾自家住房倒塌,同步赶到。当他们在齐腰深的水中背起吕茂昌,跨出房门,“哗啦”一声房子倒了……

灾区群众扳起手指,算了又算,损失最大的多是党员。党员的情份,全都刻在人民的心坎上。

洪水滚滚袭来,堡垒巍然屹立。6月14日傍晚,和县绰庙乡幸福渠被洪水冲开了一个15米宽的缺口。滁河激流从缺口倒灌,冲塌六家圩、新桥圩的圩堤,1万多人民的生命危在旦夕,圩内一片慌乱。正在这时,以县委书记郑敬道为首的县、区、乡党组织领导成员,站到了崩塌的圩堤上。“有救啦!”群众的情绪一下稳定了。两腿患有“痛风症”的郑敬道站在洪流中,坐镇指挥,干群合力,奋战一天一夜治住了塌方,保住了圩堤。

在那暴雨如注的6月中旬,省委9名常委和省政府正副省长亲临前线。省委书记卢荣景累了几天几夜,6月17日上午,记者看到他十分疲倦,正在输液,下午他就出现在淮南的防洪堤坝上,与民工一起打起夯来。

正是有了这样坚强的战斗堡垒,这样不畏艰难的共产党员,这样跟党走的人民,才叫事关大局的400多公里的淮河大堤和60多公里长的滁河大堤,在到处有漫堤、决口的险情下,无一溃破。

这是多么雄壮的抗天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