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风起云涌 时代造就英雄

改革风起云涌 时代造就英雄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风起云涌、生机勃发,也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充满机遇、英雄辈出。

20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雷在中国大地响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大批勇于改革的有识之士和有志之士提供了充分施展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前无古人的创举,需要去摸索,去实践,去冲击传统桎梏,去开辟新的天地。一批立志强国富民的弄潮者,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大胆去试、大胆去闯的实践,推动着中国改革的车轮滚滚向前。

鲁冠球,这位出身于钱塘江畔的乡镇企业家,在近20年中,以充满传奇色彩的改革举动,带着村里人建成了一家总资产超过50亿元、员工达6500多名,中国最大的万向节生产厂家—万向集团。鲁冠球称,企业发展的进程实际就是突破一个又一个“禁区”的改革进程:不给“准产证”,就自己闯到全国订货会上上演“哑巴卖刀”,主动夺得了市场;产权不清晰,就跑到乡政府与“婆婆”划清了股权,赢得了珍贵的企业自主权。

20年后连鲁冠球自己也不会料想到有这么一天—一家土生土长的小铁匠铺居然实现了从农村田野向世界市场的跨越,企业产品出口到34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万向集团成为中国乡镇企业的一面旗帜,许许多多的乡镇企业沿着鲁冠球走过的路顺利前进,少走了许多弯路。

作为“江南首富”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则是中国众多乡村走向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在“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被打破后,如何将农村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与广大农民的个人积极性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急需破解的难题。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说:“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讲了实事求是,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20年间,吴仁宝坚持咬定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紧紧依靠改革,使华西村成了中国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今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预计可达30亿元,利税近3亿元,年人均集体分配达1万余元。

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先行者难免会有各种偏颇,正确对待这些改革者,本身就是大胆积极地推进改革进程。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我国私营经济最突出的代表,年广久在80年代初期,把“傻子瓜子”从安徽芜湖打向了全国,使“傻子”成了全国一大名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两次提到了这个多次引起人们争议人物的名字。1992年1月,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中说:“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像这样的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

几番跌宕,数度沉浮,年广久的命运和改革的命运紧紧联在了一起。如今是安徽芜湖傻子瓜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他感慨地说:“我就像中国私营经济中的一个浮标,全国的私营经济有多大浪头,我个人就有多大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