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强权大棒四处碰壁
周锡生
近来,美国又一意孤行,在国际事务中接连挥舞强权政治大棒,引起国际社会的公愤。就连美国的一些有影响的报刊,对此也颇有微词,奉劝克林顿政府不要在世界上到处树敌,最终损人又害己。
在美国最近的强权行径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赫尔姆斯—伯顿法”。该法细节颇多,其主旨是强化美国对古巴已实行30多年的全面制裁,并将这一制裁“连锁化”,即凡是同古巴继续保持任何经贸关系的外国公司,都将遭到美国的惩罚,包括严禁这些公司任何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严禁它们的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家属进入美国。这种“连锁式”制裁,在国际惯例中极为罕见,堪称是美国的一大发明。
“赫尔姆斯—伯顿法案”在美国国会刚一出笼,就遭到与古巴有经贸往来的世界各国的同声谴责和强烈抗议。但美国当政者置之不理,使之在今年2月成为美国的法令。本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将正式开始实施“赫尔姆斯—伯顿法”,并对藐视该法同古巴合作开采矿业的加拿大谢里特国际公司首先开刀,试图以儆效尤。这一做法立即在国际上引起广泛而又强烈的抗议浪潮。加拿大政府表示不能容忍美国的这种“荒谬、无理的”制裁行为。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致函克林顿,要求其行使总统权力推迟实行这一法令。法国认为美国的制裁新举措“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迈出的新的一步”,警告美国如继续一意孤行,欧盟15国将采取“集体的报复措施”。德国认为美国的行动“令人无法接受”。西班牙明确表示将被迫采取报复性措施,并要西班牙在古巴的投资者无视“赫尔姆斯—伯顿法”。
这些国家的反弹力究竟有多大,实难估量。据估计,只要加拿大游客抵制到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度假,美国今年就将损失13亿美元。显然,它们也有对付美国强权大棒的“杀手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国在顽固推行“赫尔姆斯—伯顿法”的同时,又制定了旨在全面加强制裁伊朗和伊拉克以及同两伊保持经贸关系的外国公司的法规。而在宣布制裁加拿大谢里特公司的次日,美国政府又突然宣称哥伦比亚总统桑佩尔与哥大毒枭有染,决定吊销其入美签证,导致美哥关系进一步恶化。不少拉美国家对美国随意取消一个主权国家元首的入境签证极为愤慨,认为此举创下了一个“严重的先例”。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包括美国战略盟国和传统贸易伙伴在内的许多国家,对美国的蛮横行径异口同声地高喊:“不”,使美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极为尴尬。应该说,这一切都是美国自作自受。美国的所作所为,再次清楚地暴露了美国的霸权心态:世界上的事务,不管是地区的还是国际的,政治的还是外交的,经济的还是安全的,都必须由美国这个自诩的“世界领袖”来定调。凡不符合美国总体战略目标和经济安全利益的,美国就要干涉,就要制裁。即便是盟国、友国、邻国,也不能逃脱美国的强权大棒。此间一些舆论责问道,美国为了强化对古巴的制裁,连外国公司管理人员的孩子也不能幸免,这难道符合美国一再鼓吹的人权标准吗?
冷战后的世界,正在趋向多极化。谋求和平发展、追求平等合作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各国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民族独立意识日益增强的国际大潮中,美国试图继续主宰世界事务只能是一种妄想。各国有各国的追求,各国的自主决策权不容任何外国干涉。最近的事态清楚地表明,在美国挥舞强权政治大棒时,不管是北美、南美,还是欧洲、亚洲,都有许多国家勇敢地迎头回击,毫不犹豫地维护自身利益。即使是美国本国的企业家们,也不愿因为“赫尔姆斯—伯顿法”而坐失良机,让外国公司抢占古巴市场。美国的强权政治行径看来在国内外均不得人心。美国领导人理应从中吸取些许教训。
(新华社华盛顿1996年7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