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到底涨了多少

物价到底涨了多少

价格改革九年,物价上涨九年,群众得出一个公式:价格改革=涨价。这个公式,虽然在理论上是不全面的,但群众认为结果却是如此。

九年来国家正式出台的价格改革到底有哪些呢?这方面的权威人士国家物价局局长成致平回答说,1979年至1986年的八年中,国家对价格进行了6次大调整,3次大放开。

6次大调整是:

—大幅度提高了主要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各种粮食的收购价平均提高1.2倍,棉花、糖料、烟叶等经济作物的收购价也提高了不少;

—采掘工业产品价格提高百分之五十五,原材料工业产品价格提高百分之四十五;

—除城镇居民定量供应的粮油、食糖、食盐等未提价外,其他食品价格提高百分之五十九点八,副食品价格提高百分之八十六点二;

—提高了棉布、铝锅、自行车等工业消费品的出厂和销售价格,降低了化纤布、手表、收音机、电子产品及其他部分耐用消费品的价格,但升降相抵,工业消费品的价格仍然净提高百分之五左右;

—铁路运价提高百分之二十一点六,水运、空运的价格也有提高;

—大部分进口商品实行代理作价,不少进口商品的国内销价作了调整。

这九年中三次价格大放开是:

—放开了一般轻纺工业品和全部小商品的价格;

—对重工业品价格实行“双轨制”,国家只管指令性计划内商品价格,指导性计划的商品允许浮动,计划外生产的商品价格全部放开;

—放开了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

以上是国家正式出台的价格改革。但到了去年,国家虽然没有出台什么新的价格改革项目,物价却全面上涨—零售物价指数上涨百分之七还多,而其中属于国家和地方调价的,只占百分之二左右。

据有关部门统计,1985年以来的三年里,我国社会零售物价指数上升百分之二十三点六。这是全国平均数。大中城市尤其是几个大城市,那就涨得凶了。事实上,每一项价格改革的措施出台,都连带引起一批商品的价格上涨,这些却是物价指数所反映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