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价落差”提出新课题:如何建立一套新的价格调控机制

“菜价落差”提出新课题:如何建立一套新的价格调控机制

记者采访商业行家时了解到,在市场机制较健全的国家,一般商品批发和零售环节的合理利润应是10%左右。蔬菜属于鲜货,损耗较大,差价在20%还算正常,30%就算是高利润了。但目前北京蔬菜从第一次批发至零售,差价多在100%左右,这就成为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追踪中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已对“菜园子”、“菜摊子”、“菜贩子” 等诸多环节齐抓共管,并有了良好开端:专门组织从外地调运一批蔬菜充实到各个市场。市政府还拿出9500万元生产基金,在去年53万亩菜地的基础上再发展10万亩;工商、物价、公安等部门已携起手来打击“菜霸”;物价部门在有些农贸市场每天公布主要蔬菜品种的批发引导价格,同时公布零售参考价格;反暴利的有关法规的研究制定工作也在加紧进行。

北京市工商局市场处处长张建设说,目前北京城中蔬菜销售网点偏少,500多个农贸市场的分布也极不合理。一般情况下,蔬菜销售网点的密度同菜价成反比,如石景山一带蔬菜销售网点较少,菜价就高;西直门一带农贸市场多,又有蔬菜批发市场,菜价就低得多。为此,北京市正通过新建一批市场,使网点布局渐趋合理。

随着综合管理措施逐步实施到位,特别是市场供给的增加,近两天,北京城区蔬菜价格已有所回落。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立一种随时可以调控的,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都能承受又都能得益的菜价宏观管理机制,尚需艰苦的努力和探索。

(新华社北京1994年4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