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饭馆的餐桌上看四川的好形势

从成都饭馆的餐桌上看四川的好形势

李 琴 程在华

出差到成都办事,即使是工作到深夜,也可以吃得上可口的饭菜或小吃。现在,在这个市区,每天从早晨五时起到夜十二时,都有饭店营业,其中相当一部分饭店一日供应四餐。

据成都市饮食公司负责人说,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近两年来,这里的一向享有盛名的四川名菜、名点、名小吃,除个别品种外,都已相继恢复供应。一些名小吃店,如龙抄手(即馄饨)、钟水饺、赖汤元等等,重新挂出招牌之后,每天从早到晚顾客盈门。

成都市的饮食业网点,近两年来发展很快。现在,全市共有饭店、小吃店六百四十多家,比一九七六年增加了近百分之六十,其中四百多家经营有早点,一百多家设有夜宵。

至于出售各种食品的流动售货车,在街头巷尾、影剧院门口,随处可见。据市饮食公司负责人说,现有的网点还是少了,仍然落后于成都市一百二十万居民的实际需要,现在公司正采取措施,进一步解决饮食业网点不足和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成都市饮食业职工想方设法方便顾客,受到各界群众的欢迎。一些外地顾客说,在成都吃饭有“三随便”,即随便什么时候,随便什么地方,随便想吃什么,一般都可以吃得到。现在,在有些城市中,饭店仍然是午后休息几小时,晚上很早就停止营业。从成都市饮食业的实践来看,这种到点开门、过时不候的营业办法,是需要也是可能改变的。

全天营业,当然会给饭店工作带来很多麻烦,成都的饭店职工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呢?我们在访问了只有七十九个工作人员的少城小餐饭馆之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家饭店原来也只经营午餐、晚餐,经营早点是从一九七八年八月开始增加的,夜餐是去年年初增加的。由于把一日供应两餐改为供应四餐,饭店在早晨六时开门,夜十二时才关板。这家饭店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为了不延长每个职工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而又能使营业运行顺畅,饭店根据顾客流量的规律、职工个人的情况,组织了五个班次,上班时间分别为四点、六点、八点、十一点和十五点。每班的人数视工作量的大小而定。他们把这种班次叫做“梭班”,意思是说,饭店服务工作像织布梭子那样有秩序、有效率地进行。这家饭店经过努力,去年营业额大增,店内职工为收入增加而高兴,顾客可以随时到这里就餐,感到满意。

川菜是我国著名的风味菜。远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关于川菜的文字记载。这里的饮食业职工十分重视发展历史悠久的川菜烹饪技术。饮食公司不仅经常举办短期训练班培训厨师,还组织名厨师进行献技献艺表演,举行讲座,以及对厨师进行升级考试等。采取这些措施对于交流和提高烹饪技艺,起了很好的作用。

饭桌上看形势。成都市饮食业繁荣兴旺的景象,正是四川省粮食生产三年增加一百四十多亿斤、农村副业大幅度增长的生动表现。

(新华社成都1980年5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