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贫困的宁夏固原地区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吃穿不愁了

长期贫困的宁夏固原地区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吃穿不愁了

张 锦

记者最近来宁夏固原地区采访,有关部门高兴地向我们介绍:这里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通过大念“草木经”,已经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吃穿不愁了,其中百分之十的农户已走上了富裕之路。

固原地区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区,昔日境内千山万壑一片焦黄,正如古诗所描绘的“五原城是野人家,不务桑蚕不种麻;春前尤是三冬冷,秋后才开六月花”。这里自然环境恶劣,人们祖辈过着“两碗糊糊汤,一根打狗棍”的苦难日子。解放后,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一贫困地区十分关心,每年都要发放大批救济粮、救济款以扶持,但一直没有使农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却程度不同地助长了部分干部群众缺乏自信的单纯等靠要思想。一九八零年秋,胡耀邦同志来到固原地区考察,并发出“要大力种草种树,农牧结合,加快发展”的号召。固原地区各级党政组织及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不断推行完善农村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开始了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农业战略的重要转变。从此,长期不得温饱的广大回、汉族农民在念好“草木经”、驱穷奔富的路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金秋季节,记者驱车从北到南采访了这个地区六个县的几十个村镇。面对那一沟沟绿树,一坡坡芳草,真不敢相信它昔日还是满目光秃的黄土。然而,这绿色又实实在在叫人相信,固原地区开始变了。西吉县自一九八二年接受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进行防护林工程建设后,男女老少齐出动,吃在山上,住在沟里,经过三年多艰苦奋斗,到今年五月底种草种树一百四十五万二千五百亩,比原计划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任务,人工林草植被几乎占到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到西吉县考察的联合国有关官员激动地赞扬说:“这里的人民勤劳,干部管理有方”。整个固原地区的变化,也正以林草业的振兴为起点。据统计,截至去年底这个地区人工种草保存面积达到一百零七万四千亩,人工造林保存面积二百三十三万亩,相当于解放以来人工种草种树累计面积的两倍多。今年一季全地区种草种树又突破百万亩,户均有草地七亩,有林地十三亩,并涌现了大批承包几百亩、几千亩荒山、荒滩、荒沟的专业大户。林草多了,森林覆盖率比过去增加了百分之六十,大面积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环境不断改变,畜牧业回升很快。目前,这个地区羊只存栏数达到八十六万多只,大家畜猛增到三十一万八千多头,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去年,粮油播种面积比一九七八年减少一百五十万亩,用于还林还牧,粮油单产却大面积提高,大部分农民不仅自给有余,而且第一次向国家出售余粮六千四百五十一万斤。对此,固原地委书记惠连杰颇有感慨地对记者说:党的富民政策给发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新华社银川1985年10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