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岁末的莫斯科

1991年岁末的莫斯科

俱孟军

1991年岁末。莫斯科风雪弥漫。克里姆林宫屋顶上已不见印有锤子和镰刀的鲜艳红旗;附近的街头,人们踏着积雪在食品店前排起长长的队伍……

莫斯科红场是苏联历史的见证人: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飘扬了69个春秋的苏联国旗,在沉沉夜色中悄然降下。然而,近几天来自各地的人们依然来到这里拜谒苏维埃国家缔造者的陵墓。从1924年1月起,共有7.2亿人瞻仰了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的遗容。红场上,一位从吉尔吉斯牧区远道而来的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

与红场毗邻的特维尔大街(原高尔基大街)上的气温为摄氏零下13.5度。一家食品店前,50多人耐心地等候出售鲜牛奶。现在,食品短缺成为市民最为关心的头号问题,许多家庭主妇一天到晚奔走街头,抢购食品。在新阿尔巴特街(原加里宁大街),记者挤进莫斯科最大的一家食品店,这里按“合同价格”高价出售的食品依然供不应求。

近日来,面值200、500、1000卢布的货币接连投入市场流通。物价随之也扶摇直上:原来不到200卢布的男西服现在高达2400卢布;12月份刚刚生产并印有标价2300卢布的女大衣,一到商店又涨到2700卢布;莫斯科人爱喝的首都牌伏特加酒卖到220卢布一瓶。记者见一位年轻人花310卢布买了一瓶白兰地,接过来一看:这种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生产的白兰地标价却为23卢布80戈比。据报道,职工工资的增长远不能抵销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莫斯科市民的实际收入已经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一。

今天,原苏联外交部设备完好的新闻中心已是空空荡荡。外交部新闻局值班热线电话早已沉默不语。俄罗斯朋友告诉记者,苏联外交部3000多名职工正在等待命运的安排,因为俄罗斯外交部只需为数不多的外交专业人才。报载,原苏联80多个部委撤销后,3.6万多名国家职工加入了莫斯科本已庞大的“寻找职业的队伍”。

夜幕降临时分,记者又来到切列穆什金自由市场。在这里,物品应有尽有,价格则高得惊人。猪、牛肉每公斤达120至150卢布;黄瓜每公斤要价110卢布;便宜的土豆也涨到25卢布1公斤。人群中,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在伸手乞讨。据询问,她每月退休金最近增加后才只有205卢布。

夜色朦胧中人们通过电视听到和看到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新年贺词。他说,1991年对俄罗斯及前苏联其他共和国是“困难的一年”,

“我们将很艰难地进入1992年”……

(新华社莫斯科 1991 年 12 月 30 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