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三)

小韩庄救人的事传开后,村里不断有人来。看望的,采访的,请他们作报告的……人们好像在土里发现了一块金子。

可小韩庄的乡亲们总是不断地重复着:“其实也没啥,谁遇上这事也不能不管。”

小韩庄人就是凭着这些朴实无华的道理,一次又一次地帮人救人。别的不说,自有了津盐公路,大小事没少出,只要他们知道,没有不管的。

1988年初夏,山东潍坊一辆拉西瓜的货车,翻到小韩庄村头的大水沟里。正是西瓜卖好价钱的时候,车主急得直哭。杨玉振老人一边安慰车主,一边招呼村里人,又是拉车,又是拣瓜。车主非常感激,实心实意地拿出一叠钱表示谢意。老人忙说:“别破费了,你也够倒霉的!”然后又嘱咐道:“以后开车当心点!”

1989年6月,一辆满载油毡的大卡车驶过村头时,与迎面的一辆车相撞,三个受重伤的人被关在变了形的驾驶室内。小韩庄的20多个小伙子,用绳子硬是把车门拉开了。村民杨秀影当即撕下自己的衬衫给受伤的人包扎上。随后,他们又将三人送进了医院。等货主赶来,留下看护现场的小韩庄人,把车上的油毡、帆布以及驾驶室内4个钱包和其他物品,一样不少地交待给了他。

熟悉小韩庄的人讲,这个庄风气好,歹人在这里吃不开。谁要是不孝顺老人,左邻右舍都不愿搭理他。

小韩庄人自己也讲,俺村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兄弟之间、邻里之间,一年到头很少有吵架拌嘴的。自打老辈子以来,村里没有一个犯法的人。

他们还讲,村里的党员、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处处带头,大事、小事总是跑在前头。

杨秀森告诉来访者,打俺记事时起就常听老人说忠厚传家久,人要有良心,做人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正,站得稳,不要做伤天害理的事,不要贪不义之财。这些话俺又在向自己的儿女讲。

他还讲,小韩庄过去很穷,被人称为“破烂寒庄”。虽然现在的日子好过了,但人们并不忌讳这段历史,经常讲给年轻人听。

今天的小韩庄也还说不上很富裕,但并不封闭。大港油田不灭的灯火,津盐公路上来往的车队,带给他们一个多彩的世界。电视台晚上的新闻联播,村里不少人每天都要看,似乎已成了习惯。亚运会,海湾战争对他们来说并不生疏。与青年人聊天,他们知道一年有个“雷锋月”,知道电影《焦裕禄》引起了轰动。也能说出一串歌星的名字,还不时问起某某明星走穴、偷税漏税的事。

40多岁的杨庆林,在村里可算得上见过世面的人。

他常年在外面做生意,跑遍大半个中国。他说,俺在外边不论干什么事,心里总有个“谱”,知道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传统的美德,40年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熏陶,交织成小韩庄的家常礼俗,也陶冶着小韩庄人的情思心迹。正是这群淳朴、善良的人们,演绎出中国农村一隅新的风情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