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屈辱外交”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025年09月12日
从“屈辱外交”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回首百年,二十世纪的中国外交是以空前的屈辱开始的。
1900年6月17日,当世界刚刚跨入新世纪的门槛,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国联军攻陷中国天津大沽炮台。战争的结果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从中国勒索本息总计达9.82238150亿两白银的赔款,以至他们自己都供认“这是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一纸不平等条约使古老中国本已虚弱的国力遭到毁灭性的一击。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八年浴血,中国人在付出惨重代价后赢得了战争胜利。但是在大国主宰的战后格局中,积弱积贫的中国,主权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胜利被蒙上了阴影。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在饱受列强凌辱和战乱后实现了独立。新中国外交翻开了崭新一页,从此踏上了跨越半个世纪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征程。
新中国一成立,中国共产党人即明确指出对国民党政府建立的旧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82年,试图在香港主权问题上作文章的英国人得到的只是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不容置疑的回答:“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1999年,江泽民在首都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大会上宣告:“澳门回归祖国,是中国人民长期艰苦奋斗和奋发图强的结果,是社会主义祖国和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与骄傲。”
经历风雨百年,前仆后继的奋斗,二十世纪中国外交史在澳门写下的浓重一笔,体现了历史的必然,体现了人类正义事业的进步。香港、澳门回归浓缩的是华夏儿女的光荣与耻辱,欢欣与痛苦,愤怒与无奈,游子破碎的梦想和百年梦想的实现。
新旧中国外交的对比,既是中国外交百年的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从弱到强的最好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