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的价格改革
到底如何看待物价上涨过猛这个问题,我们请教了在京的一些专家,结果是众说纷纭。
有的认为,物价上涨并不可怕,我国经济要起飞,不搞点通货膨胀是不可能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有些专家的意见同上述意见截然相反,他们认为,经济改革和价格改革必须以坚持物价基本稳定为前提。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项镜泉说,这几年有一种理论,认为要改革,物价就必然上涨,一讲稳定物价,就认为束缚了改革的手脚,这种理论十分有害。目前,各种价格轮番上涨的状况,一方面反映了宏观经济中总供给同总需求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经济改革中没有很好地坚持稳定物价的方针。
由于物价的上涨超过了社会承受能力,全国总工会最早提出了一个补救物价上涨的办法,就是物价和工资挂钩。劳动人事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的同志告诉我们,国家虽然发给职工和居民一定数量的物价补贴,但这种补贴顶不上职工因物价上涨而增加的支出。
但也有专家认为,工资和物价挂钩并非良策。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这种挂钩增加了消费基金,而社会并不能提供相应的商品,又会进一步引起物价上涨,这样就会形成涨价—补贴—再涨价的恶性循环。
虽然专家们各说各的话,但老百姓看这个问题却十分简单:涨价就应增加工资,否则日子就难过。也有人表示宁愿不长工资,也不要涨价。
面对改革所带来的社会阵痛,围绕着价格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和争论。有的经济学家开始对价格改革在整个经济改革中的关键地位表示怀疑,认为在所有制关系和企业行为机制没有改变以前,价格改革所带来的负效应远远大于它的正效应。
另一些经济学家则持完全相反的意见,他们认为,价格改革所以出现困难与挫折,关键在于没有实现价格的“一揽子改革”。也就是说,配套改革没有跟上,错过了价格改革的黄金时期。从总体上看,物价改革仍然是深化改革的关键。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从改革的战略上看,价格改革和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两条主线,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从战术上看,在不同的时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难易程度,有时着重以价格改革为核心,有时则以企业改革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