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开成了批斗会

座谈会开成了批斗会

参加改革试点的申请报上去了,但能否顺利通过、能否最终被确定为改革试点县还是未知数。省国土资源厅下来调研时,余江县只知道国土资源厅调研组考察了玉山、婺源、余江三个县,对于随后是否还考察了其他县,余江县并不知道下一步的信息。另外,省国土资源厅鼓励各县根据各自的情况,积极主动地报名参加“三块地”改革试点,至于最终有多少个县报了名,余江县同样不了解。但走到这一步,余江县已经是尽己所能,目前只有耐心等待消息。

而对于作为余江县申报“三块地”中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以下简称宅改)的直接推动者蔡国华来说,在将申请报给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后,他也一直没有得到最新的信息反馈。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加之还忙于日常繁杂工作,蔡国华有时也会忘记了还有申报改革试点这个事。直到2014年底去南昌参加省国土资源厅的工作会议,旧事重提,他才又强烈激起了似已沉寂的希望和热情。

蔡国华没有想到,余江县的申报会被省国土资源厅选中,而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到2014年底,申报工作居然出现了明显加速,甚至让人感觉到有些紧锣密鼓。

继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在工作会议上通报之后仅一个月,2014年12月27日,江西省委召开常委会,正式决定向国土资源部推荐余江县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

虽然最终能否成为试点县还需要国土资源部的认可,但既然江西省委常委会已经通过并报送国土资源部,事情基本也就八九不离十了。对于余江县来说,下一步的工作进展,也就开始一步步切入到具体的宅基地试点工作安排中。

2015年1月,余江县在县体育馆召开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与会人员有纪检、监察、国土、农业等与改革工作相关部门的一把手,还有余江县下辖11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在今后的宅基地改革试点中,他们将是具体工作的推动者。他们的想法如何、支持与否,他们的改革意志和决心是否坚决,将决定着这项试点能否顺利展开并向纵深推进。因此,召开这次座谈会的用意,除了向各个乡镇通报即将开始的宅基地改革试点进展,同时也征求各乡镇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意见。

此时,尽管还没有拿到正式的改革试点相关文件,但蔡国华已经了解了改革的大致内容。基本上就是针对农村长期形成的“一户多宅”,而符合条件的人以及新增人口无地建房的问题,探索出农村宅基地的一整套规范管理制度。这期间,自然免不了调整村庄规划,拆除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多占房屋。

一大早,会议准时开始。蔡国华首先介绍了中央以及国土资源部准备开展“三块地”改革试点的情况,并通报了余江县主动要求承担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想法和申报进展。而让蔡国华始料不及的是,当各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听说余江县选择的是农村宅基地试点,整个会场立刻炸开了锅。

大家情绪有些激动地争相发表意见,矛头直接指向了蔡国华。大家的意见主要有这么两点,一是搞宅基地改革试点,肯定要去拆人家的房子。而拆房子在农村是天大的事情,弄不好要出人命。大家认为,很多地方就是因为拆农民的房子,引发了大量的矛盾,既恶化了基层干群关系,也使得基层党政机关和干部不胜其烦。多年来,基层党政干部的一项极为重要,甚至是压倒一切的工作就是维稳。现在余江要搞宅基地改革,可以预见会使得耗费了巨大人力物力好不容易才获得的稳定局面遭到严重冲击,严重阻碍、扰乱基层的各项发展。大家一致认为,他们不反对改革,但宅基地改革确实搞不下去。二是,很多人认为蔡国华别有用心,认为他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而把最容易惹人、最难干、最可能激化矛盾的工作交给别人去干,认为他是想利用争当宅基地改革试点来博取个人政治资本。有和蔡国华个人关系比较好的乡镇干部也百般不解地对蔡国华说:“你想改革当然很好,但选什么不好偏偏选这个捅马蜂窝的宅基地呢?”

会场上大家越说越激动,原本想征求各方意见、让大家献计献策的座谈会,很快就在一片反对声中出现失控,变成了对蔡国华一边倒的批判会。

看到大家的反应如此激动,如此强烈地抵触宅改,而且还几乎无所顾忌地对他个人的改革动机产生质疑,蔡国华既失望又委屈。当初余江县在“三块地”改革试点中之所以选择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一方面与他到国土部门工作时间较短、对相关业务尤其是农村宅基地的历史以及现实复杂性认识尚欠深刻有关;但另一方面,最终选择宅基地试点改革,也并不是他蔡国华头脑发热一个人拍脑袋就决定的,而是经过了反复思考,结合了余江县农村土地工作的实际情况,并且经过了县委、县政府的集体决策才最终定下来的。农村宅基地改革当然很复杂、很艰难、很棘手,可是“三块地”改革哪一块不复杂、不艰难、不棘手呢?当时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让大家积极申报改革试点县的时候,蔡国华与县国土资源局的同事,反复比较“三块地”的情况,他们尤其着重梳理了余江县的现实条件,比较来比较去,还是觉得余江承担宅基地改革试点更有把握。相对于其他“两块地”,余江在宅基地方面的基础和有利条件还更多一些。比如,在对改革的认识和态度上,现任县委书记张子建年轻、有冲劲,愿意、敢于迎接工作的巨大挑战,对改革工作充满热情且给予大力的支持。另外,余江县在江西省的62个下辖县里面,无论面积、人口等方面都排名中间位置,改革经验也容易复制推广;即便改革不成功,波及面也不会太大,改革试点的连锁反应相对可控。还有,余江县的农村宅基地工作其实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在此之前,从2014年5月,余江县的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就已展开,并已基本完成了农村地籍测量、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权属调查等工作。余江农村每家每户宅基地的位置、面积等情况,县国土资源部门已经有了较为精确、全面的数据。显然,这是一个极为有利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再搞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肯定会比其他“两块地”更有基础,实际工作中可能也更容易开展一些。

正是综合考虑了这些条件,在“三块地”的改革试点之初,余江县才选择了宅基地制度改革这一谁碰上都觉得头痛的“硬骨头”。当然,还有一个隐情蔡国华没有明确说出来,这就是当得知余江县被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推荐给国土资源部搞宅改试点的时候,他同时还了解到另一个信息:省国土资源厅鼓励各个县积极申报改革试点县,但鼓励来鼓励去,大家都不踊跃,最后居然只有余江县主动申报。

各个乡镇的党政主官普遍畏难,对搞宅基地改革试点抵触强烈,座谈会开成这样也就进行不下去了,原本预计一天的会议,仅仅一两个小时就草草收场。不仅如此,大家同时还强烈要求蔡国华赶紧去省里跑一趟,把大家的意见反映上去,力争能够撤回申报。

这样的要求无疑让蔡国华非常难堪。大家的强烈抵触当然也自有其道理,并不完全是出于一己之私,一味地不愿改革,现实情况确实有很大困难。而受大家的影响,蔡国华也有点打起了退堂鼓。座谈会后,他立即去南昌,找到了省国土资源厅具体负责此次改革试点相关工作的一位处长,把座谈会的情况做了详细汇报,说大家反对意见很大,强烈要求撤回余江县的申报,不搞了。

弄清楚了蔡国华的用意后,省国土资源厅的这位处长勃然大怒,一句话就把蔡国华给顶了回来:“你以为这是儿戏吗?省委常委会通过的事情,哪能说不搞就不搞?”

蔡国华垂头丧气、灰头土脸地从省里回到余江。他的确把这个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而就在他本来充满改革热情,兴冲冲地准备迎难而上大干一场,却不期然遭遇当头一棒而萌生退意的时候,中央布局的中国农村“三块地” 改革试点已是“三箭齐发”。一场外界看来静悄悄,却实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农村现有土地制度的改革试点,徐徐拉开了大幕。

2015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三十三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余江县的名字,没有悬念地出现在了33个试点县名单之列,成为其中15个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而在整个江西省,参加此次试点的,只有余江一个县。

至此,余江县参加国家“三块地”改革试点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