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复原 集中展示
2025年09月12日
异地复原 集中展示
“红糖小村”是余江县利用社会资本进行文物保护的经典之作,但是囿于各种资源条件限制,并不是所有的村子都能够利用这种方式来留住乡愁、传承记忆。
余江县在宅改中所碰到的最常见的情况是,许多村里的不少老房子虽然具备一定的文物和文化价值,但是因为太过破败而不得不拆掉。因为这些破旧的老房子大多位于村子中心,村里和村民没钱维护修缮。有些房子的房主或者搬进城里居住,或者常年在外务工,房子因为长期没有人居住,已经倒塌或摇摇欲坠,已成为安全隐患。
对这些老房子应该怎么办呢?路文革书记想到了一个办法:先把这些房子一幢幢拆卸下来,再完整地收藏保护。他担心,如果不先完整收藏起来的话,那些沉淀着历史文化和乡愁记忆的梁柱、石板、青砖,很容易就被零零碎碎地卖掉或彻底流失了。
殷鉴不远,教训确实极为惨痛。因为搞村庄整治或者村民建新房,很多地方一些非常漂亮但破败的老房子被彻底拆掉。那些拆下来的房梁、门窗乃至很有年代感的石板、青砖,要么被当建筑垃圾处理掉,要么就被一些精明的商人整幢整幢地买走。当时,由于缺乏文物、文化、民俗的保护、传承意识,许多人还对拆下来的建筑破烂居然被买走感到不可思议。但是随着社会进步、文明素质提高,人们才恍然大悟:那些看似垃圾破烂的废砖烂瓦,其实蕴含着鲜活、生动的生活印记和历史脉络,有着不可估量的文化以及经济价值。
路文革书记打定主意,这种把老古董、老物件当废品卖掉或当垃圾一扔了之的场景,在余江县的宅改中绝对不能重演。
路文革书记的思路是,把这些有价值的老房子整幢买下来,然后请最权威的专家来做规划,集中在余江县的千年古镇锦江镇恢复原貌。条件合适的时候,可以借助这些“古董”进行文旅产业开发。
目前,余江县已经按照这个思路收藏了120多幢老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