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上洪家村的宅改

店上洪家村的宅改

眼看着邻村下万家村多年破旧的空心房拆除了,坑洼的泥巴路硬化了,村内一下子亮堂美化起来,洪金水开始有些着急。他回头看看自己村里杂乱不堪、破旧废弃的空心房林立,两相对比,心里立刻五味杂陈。

洪金水所在的村子,是平定乡洪万村店上洪家村。2014年的时候他们村里搞道路硬化,曾让邻村的下万家村很是羡慕了一阵。那时,作为村干部的洪金水每天走在村里都是腰杆笔直,在他的带领下为村里干成了这么一件好事,他感到光荣且很有面子,说起话来也不自觉地底气十足。可没想到还不到两年,情况好像掉了个个儿。

就在不久前,邻村下万家村被选为第三批宅改试点村。洪金水知道,他们村2014年硬化村里道路对下万家村是个不小的刺激。正是因为看到了他们村里治理道路带来的村貌变化,此次申报宅改试点村时,下万家村强烈要求参加宅改。让洪金水没想到的是,才不过几天工夫,宅改就让下万家村变了样。虽然下万家村的宅改还没结束,但村里的规划图早早就挂在了村头。那上面,描绘的是一个宅改之后让人羡慕的全新村庄。

看到下万家村的喜人变化,洪金水无论如何都坐不住了。其实不光他坐不住,他们村的其他干部也非常着急,每次开村小组会都念叨这事。而且不仅干部,村里的许多村民看到下万家村宅改越搞越好,回村后也不断和村里干部说。一股不想被下万家村比下去的势头,无形中在全村蔓延开来。

实际上,店上洪家村一开始也想搞宅改,但是乡党委、乡政府顾虑店上洪家村的情况,经过考虑后决定他们村暂缓推行宅改。因为在余江县平定乡,店上洪家村是出了名的上访村。

店上洪家村位于平定乡中部,处于梨温高速和杭长高铁之间。2000年建梨温高速,占用了店上洪家村四个村小组50多亩地。因对平均分配的补偿方式强烈不满,两个村小组甚至闹到了打官司的地步。后来事情虽慢慢平息了,但矛盾一直未能彻底化解,各小组村民之间见面都不打招呼,邻里之间经常恶语相向。十多年来,村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求稳状态,很多集体工作时常因为村民不支持而最终难以推行。村里最后闹到了想重新分田都分不下去的地步,更别提进行新农村建设。

矛盾最激化那几年,村小组干部没人愿当,村内无人管事,土地资源你争我抢。村里除增盖了几栋砖瓦房外,其余仍是“十几年如一日”,危旧房屋倒塌破败,道路泥泞、杂草丛生,基本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正是顾忌店上洪家村矛盾丛生、基础太差,乡里才在选择第三批宅改试点村时决定暂缓其宅改。但是邻村很快见效的宅改成果,深刻地刺激了店上洪家村。洪金水和村干部,不断向乡党委、乡政府反映村内情况,强烈要求宅改。

看到店上洪家村宅改意愿强烈,平定乡党委、乡政府消除了此前的顾忌。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打破店上洪家村十几年来混乱局面,使村民重新团结在一起的良好契机。经过反复思考、细致筹划,平定乡决定把店上洪家村列入第三批宅改试点村名单。为此,乡党委、乡政府专门委派了分管领导指导宅改工作,同时协助村里加强理事会建设。

由于2014年村里硬化道路的建成,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村民对村干部的看法,店上洪家村的理事会建设较为顺利,2016年8月,洪家村村民事务理事会如期成立,洪金水被村民一致推选为理事长,理事会成员共有11人,有3名党员,分别来自村里几大房族,他们既代表了各房族的利益,在村里、族里也有一定威信。

8月14日,洪家村的宅改正式启动。洪金水带领理事会首先对村里情况进行摸底——洪家村共有114户427人,常年在外人口180人。其中“一户一宅”45户、“一户多宅”69户。摸清楚了村里情况之后,按照余江县制定的宅改标准工作流程,店上洪家村民事务理事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开始着手制定本村宅改制度。由于理事会代表了村里各房族的利益,村民诉求表达有了畅通渠道,人人说出想法、人人发表意见,村民事务理事会的村民自治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很快,适合本村实际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及户的界定办法》《宅基地有偿使用办法》《宅基地退出及流转办法》《村规民约》《村民建房审查细则》《村庄规划执行办法》等主要宅改制度制定完毕。

在具体操作中,店上洪家村还借鉴、学习其他村的宅改经验,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对于村里废弃的猪牛栏、厕所,由村民自愿无偿退出;对于“一户多宅”,则按理事会的决议进行有偿退出。收上来的退出资金,上交乡经管站代管,严格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从而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虽然村里宅改意愿强烈,但也有不少人思想上仍然想不通。尤其是一些老人,祖业观念重,对拆自己的“多宅”非常抵触。为了做通这些人的工作,理事会成员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忍常人所不能忍,用真情、用实际行动,去感化村民。理事会成员洪冬喜主动带头拆除退出自家200多平方米的新房屋。在理事会的榜样带动下,短短20天左右的时间,全村47栋危旧房屋、150余个猪牛栏厕所共计13000平方米全部退出到位,为后续建设扫清了障碍。理事会成员、村干部身先士卒,敢于先从自己改起,是余江县在此前的宅改中获得的一条极为有效的经验,店上洪家村的宅改实践再一次表明,只要干部以身作则先行动起来,改革就一定能顺利推开。

宅改中,店上洪家村充分调动了本村乡贤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宅改没有启动资金,店上洪家村的乡贤主动捐资53万元。他们不仅在金钱上资助家乡建设,还运用在外闯荡所收获眼界和知识,利用春节回乡探亲的机会,主动做好自己家亲人和亲戚的思想工作,帮助村民事务理事会和村干部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乡贤一心为家的行动感动着每一位村民,村民自发集资4万元用于村里河边路段建设。而为了鼓励、激发村民建设家乡的热情,理事会对捐资人进行张榜公示。

店上洪家村在外务工的青年人很多,受乡贤的带动,越来越多青年人也投入到家乡建设。他们虽不常在家,但在家乡的“一改促六化”建设中却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洪仕斌、洪天辉、洪继华这三位青年人,宅改后创立了“青农基金会”,建立起了“店上洪家村青农基金会” 微信群,目前,这个微信群从刚开始的16个人,已经发展到62个人。他们在微信群里交流家乡的可喜变化,为家乡建设出谋献策。大家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村庄能变得更好。改革过程中,基金会成员走访了42户人家,给予每户贫困户3000元的援助金;他们还开展了“好媳妇”评选活动,给予关系和睦的家庭每户1000元的奖励。春节期间,他们走访了40位70岁以上的老人,给每位老人捐助100元、一桶油、一袋米。店上洪家村青年人的这些举动,有效改善了村风村貌。

为了让宅改形成最大共识,让每一位村民都知晓宅改所能够带来的好处,店上洪家村在宅改中不仅上门入户做宣传、发放宣传单,还非常重视发挥“三老”,也就是老党员、老干部、老长辈的作用。因为他们在村里有地位、有威信,也有权威。理事会组织“三老”到横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学习参观,解放思想。“三老”的思想通了,村里宅改的阻力不仅大大减少,而且“三老”也成为宅改最好的宣传员。

在余江县的宅改中,遇到的一个很实际也很让人头痛的问题就是:五保户、特困户等特殊群体如何妥善安置。他们大多住在面积大、破旧的危房里,又没有经济能力盖新房,拆了旧房就没了“安身立命之所”;但如果不拆,全村的宅改又很难推进。

这个问题也成为店上洪家村宅改中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理事会最大限度发挥村民自治、群众智慧的作用就显露出来了。洪家村从邻村下万家村建设“幸福楼” 的做法中得到启示,他们整合民政、扶贫等各类资金,利用“一户多宅”退出的土地,建立了店上洪家村居家养老中心,集中安置全村的特困户。

养老中心属于村集体资产,住户有使用权,在老人去世后一个月内无条件归还集体,而且入住户需要自愿退出原有的老宅基地。洪家村的这个做法,既有效安置了特殊困难群体,又解决了破旧老房的拆迁问题,腾出了更多的集体土地,用于村庄规划建设,可谓一举多得。这个做法也成为宅改的一条成功经验,被许多其他的宅改试点村借鉴、套用。

宅改顺利推进,为店上洪家村的“一改促六化”建设开拓了空间。拆掉了杂乱无章的空心房、危旧房、猪牛栏、露天厕所,店上洪家村重新拓宽、硬化了村内道路并实现了亮化,整修了下水沟渠,在村内和道路两侧遍植花木。利用退出的土地,村里建起了138平方米的图书馆和农耕广场、休闲广场,理事会协助村民组建了舞蹈队;购买了电影放映设备,村民可免费观看电影;安装了健身器材,引导村民锻炼身体。

群众的体验感、幸福感、获得感,是改革内生动力最大的源头。店上洪家村的变化,虽只是“一改促六化”取得的初步成果,却已强烈地激发起村民的改革热情和主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村民纷纷对自家宅改后多余的农具、石、瓦、废弃物品进行收集,用于打造景观小品,装点村庄风貌;主动对房屋周围摆放杂乱的物件归置整齐,对乱石、建筑垃圾及废弃农业用具清理填埋,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如今这个村还建了图书馆,从村民手中买回了村里1964年建的仓库,通过“修旧如旧”后,做成宅改纪念馆与村史馆。崭新的村风村貌,正在店上洪家村悄然形成,村庄打造成了“文明洪家、书香洪家、生态洪家、和谐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