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改革仍在继续
四 改革仍在继续
那是2018年12月4日,鹰潭市委书记郭安深入余江区锦江镇范家村、潢溪镇渡口村,调研指导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郭安与村委会干部和村民事务理事会理事进行了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了两地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情况后表示,余江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突破性成效,构建了一套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体系,探索出一条完善乡村治理、强化基层建设、提升执政能力、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走在全国前列。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改革成效明显,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2018年底,余江的三项改革试点进入了紧张的收官阶段。可就在此时,已持续四年的全国“三块地”改革试点再次出现新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更好地总结试点经验,为完善土地管理法律制度打好基础,并做好试点工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改工作的衔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三十三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规定的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期限延长至2019年12月31日。
这是自2015年国家启动“三块地”改革试点以来的第二次延期。
改革仍在继续,余江依然奔跑在改革的路上。
尾 声
江西余江,是毛主席赋诗盛赞的地方,是邹韬奋先生的故乡,拥有眼镜之都、雕刻之乡、循环基地等闪亮“名片”,素有“三面红旗一颗星”的美誉,被列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区。
宅者人之本,人者以宅为家。余江区通过宅改让乡村面貌发生蜕变,让广大村民享受到宅改所带来的红利,也印证了宅改工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到余江进行实地考察后如是说——“余江为全国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2019年6月,农业农村部将余江区列入首批20个中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并要求各地认真借鉴典型经验做法,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余江的典型经验是“抓宅改,促治理”,这个“治理”也就是乡村治理。综观这20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中,有的是“村民说事”、有的是“红白喜事规范管理”、有的是“‘积分+清单’防治‘小微腐败’”等,应该说大都是单项的,而余江的乡村治理是全覆盖的。余江通过宅改,探索出一条乡村治理的了成功经验,这经验可示范、可借鉴、可复制。“农民的事农民自己办”很符合当今这个时代的农村大力推广。值得一提的是,在余江宅改中,保留了许多有价值的老房子。老房子是乡愁,更是游子的根。而余江的老房子的保护,村民说,这是因为余江有了有情怀的区委领导路文革和苏建军。
2018年11月3日—4日,由自然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江西省自然资源厅、鹰潭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农村宅基地等三项制度改革深化与创新”专家研讨会在余江举行,与会专家对余江区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扬,大家一致认为,余江的改革经验成果探索了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公有制实现的有效形式和路径,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秩序,显化了农村土地资源价值,激发了土地资源活力和改革的内生动力,促进了乡村振兴与农村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为在全国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提供了有益尝试。从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利修法、惠民生的实践经验和制度成果。几位专家说,这是余江树起的另一面红旗,也是余江的“第四面红旗”。
余江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今,宅改这面红旗,已在余江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