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统领、四个统一、九个协同

二 一个统领、四个统一、九个协同

2015年12月16日,余江县召开20个行政村美丽乡村综合改革示范建设推进会议。余江县分管宅改、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等9项综合改革和重点工作的县领导,县委办、县政府办主要负责人,以及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副职、国土资源管理所长,41个宅改试点村理事长,20个综合改革示范村的村干部和理事长,共48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一开始,余江县委副书记金建华就针对“美丽乡村综合改革示范建设”是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进行了工作布置。

县委书记张子建随后也在会上讲话,他强调要精准发力、科学推进,紧紧围绕以宅基地制度改革为统领,全面完成宅改任务,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其他各项改革和重点工作,强化宣传发动、激发内生动力、破解工作难题、强化建房管理。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专项督查,强化稳妥推进,强化考评考核,强化纪律约束,务实推进,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举措,共同把这项惠及广大群众、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做好,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次会议,标志着余江县“美丽乡村综合改革示范村建设”启动,同时也是余江县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第二阶段——“整村推进”阶段正式拉开帷幕。

会议召开的当天下午,美丽乡村综合改革示范村邓埠镇上坂村小组就展开了行动,无偿退出一宗面积112平方米的宅基地,有偿退出宅基地9户,面积710平方米;杨家村小组也退出院墙500平方米。

由于有了第一阶段41个自然村的宅改经验,“美丽乡村综合改革示范建设”及“整村推进”阶段的宅改,在工作程序和任务设定上比起第一阶段的工作来,显得更加有条不紊。

作为此阶段改革的战略总指导,2015年11月2日公布的《关于开展美丽乡村综合改革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从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工作要求等方面,对宅改“整村推进”以及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综合改革示范点,都做出了详细部署和安排。总体来看,这份改革文件在详细设定了改革推进的时间节点基础上,可以用“一个统领、四个统一、九个协同”来概括。

所谓“一个统领”,就是以宅基地制度改革为统领,这是所有其他工作的主线和基础。因为没有了宅改这一主干性的工作,余江县的宅改试点也就偏离了轨道。因此,实施方案要求全县各试点行政村必须全面完成这一阶段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其他各项改革和重点工作。要把其他各项改革和重点工作作为支撑,与宅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美丽乡村综合改革示范建设”向纵深发展。

正是从这“一个统领”上,显现出了宅改与“美丽乡村综合改革示范建设”的逻辑关系,也显示出了余江县改革者在农村工作理解和把控上的前瞻性、全局性。

所谓“四个统一”,也即统一编制规划、统一整合资源、统一群众思想、统一工作进程。“四个统一”可以理解为是对此阶段改革的整体把控。其关键点在于统一编制规划。由于“美丽乡村综合改革示范建设”在一定意义上是宅改的升级版,如何以宅改统领、带动其他各项改革,就成为工作能否整体、协调推进的关键。就此而言,四个统一中的“统一编制规划”可谓是提纲挈领。对此,余江改革者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在启动第二阶段宅改之时,就清楚地勾勒出了宅改向“美丽乡村综合改革示范建设”升级的路径——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的原则,以宅基地制度改革规划为蓝本,注重各项改革工作规划的相衔接,提高规划的协调性、可实施性。并按照宅基地制度改革规划统筹考虑农村住房建设、村庄整治工程等项目建设,综合布置住宅、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使所有项目设施服从规划、跟进规划。

“九个协同”是指“协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协同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改革”“协同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协同推进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协同推进新农村建设”“协同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协同推进农村淘宝项目建设”“协同推进精准扶贫”“协同推进‘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九个协同”基本就是“1+N”改革的具体领域。因为宅改节约了用地规模,实行土地整治、复垦耕地,能够腾出空间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以此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宅改建立健全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促进了有偿使用费的收取、宅基地的退出、规划内土地的收回等,因此为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改革拓展了空间。

宅改还推进了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建设,对村、路、渠、宅这“四旁”和公共区进行治理,改善了村庄环境的生态景观面貌和质量,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民风转变,因此对于推进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也大有裨益。

宅改必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村民理事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做事公道、公开、透明,不存私心、不谋私利,一心为民、廉洁奉公,对于检验、锻炼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宅改可以视为极为有利的试金石,因此宅改也有力地推进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总之,“九个协同”都是紧紧围绕宅改来做文章,通过宅改这一根线,把其他各项工作贯穿、发动、推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