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村推进”的任务清单

四 “整村推进”的任务清单

蓝田宋家村的宅改,典型地反映了余江县在宅改的第二阶段,即“整村推进”及“美丽乡村综合改革示范建设”阶段的基本改革步骤和如何实现“1+N”改革目标的策略设计。从改革路径来看,改革启动之时,一般都是首先建立、健全村民事务理事会,从村里各房各族中选出有威望、有代表性的理事,尤为重要的是要确定一位敢于担当、愿干事、能干事的理事长。理事长确定了,理事会建立、健全了,村里就基本具备了改革的组织力量和推进力量。

在村民事务理事会建立、健全之后,首先要做的是制定本村的发展、建设规划以及酝酿制定宅改的各项制度,以规划统领宅改和村庄建设,使宅改有依据、有程序,从而保障宅改有序、合法推进。

正式启动宅改之前,余江县以宅改办为统领,组织各相关部门制定了《农村村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流转和有偿退出暂行办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农村宅基地流转暂行办法》《进一步强化村民事务理事会对宅基地管理的权责》等规章制度。这些宅改制度,在宅改第一阶段,已经在41个试点自然村的宅改中施行。

在宅改的“整村推进”阶段,余江县宅改办又根据宅改的实际需要和进程,制定了《余江县农村宅基地择位竞价分配指导意见》《余江县农民住房财产抵押、贷款实施方案》《完善余江县农村宅基地流转暂行办法》《余江县农村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指导意见》等多项规章制度。

而与之相配套,进行宅改的各个行政村,则要以县宅改办的各项制度为依据,结合本村的情况,酝酿制定出符合本村实际的相应制度。也就是说县里只给出宅改的政策框架,在框架之内,各村再制定、细化出本村的宅改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并按照规定严格执行。

村里酝酿出的规章制度,必须张榜公布,一是政策公开透明;二是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

如果说在41个自然村试点阶段主要是摸索探路,那么在“整村推进”及“美丽乡村综合改革示范建设”阶段,余江县的宅改则基本确立了改革的框架,改革的思路和视野大为开阔,具体的改革措施也更加凸显了创新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宅基地的择位竞价这个宅改政策,堪称余江县宅改中探索出的极富特色的政策。41个自然村试点之时,该政策尚未成型,而在“整村推进”阶段,宅基地择位竞价则全面铺开,有力地规范了宅基地分配秩序。

按照该政策的表述,宅基地择位竞价的目的是“丰富农村宅基地分配方式,凸显宅基地区位优势”,“坚持‘一户一宅、有偿使用’的原则,激发农村村民节约、珍惜土地意识,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彰显宅基地使用公平、公开、公正。助推农村宅基地由资源、资产到资本的转化,保障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

简单来说,宅基地择位竞价一是改变了此前宅基地分配的随意性和人为干预性,因为土地是有价值的,要想获得更好的位置,就要多付出资金成本。这实际上是发挥了价格杠杆的引导、撬动作用。在价格面前,节约、珍惜土地以及获取土地公平、公开、公正,很自然就得到了强化。其二,这也是为村庄建设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并为土地的流转、增值以及土地在未来向资产资本化转变做了前期铺垫。

经过4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到2016年3月底,“整村推进”全部如期完成。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宅改就取得了显著进展,这样的速度让人惊讶。宅改组织者善于认真总结前期宅改经验教训,仔细、慎重筹划后续改革推进,在余江县宅改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就具体操作来说,余江县究竟采取了什么办法,也的确值得认真思考。详细考察余江县在宅改中的实际操作,可以发现,尽管每个阶段的改革都有许多领域需要探索,需要“先行先试”,但是改革的每一阶段都明确知道究竟要干什么,以及究竟怎么干。在头脑里从宏观上清晰知道改革的目标,是余江县推进宅改试点的显著特征。而且这种思路和目标上的清晰,贯穿于县政府、宅改办、各乡镇乃至各行政村、自然村的各个层面。

宅改“整村推进”及“美丽乡村综合改革示范建设”中,突出体现了各个层级对于改革目标的清晰认识和把握。

在余江县政府这一层面,如何推进“整村推进”及“美丽乡村综合改革示范建设”,政府就对宅改工作设定了如下目标:

一是高位推动。县级政府层面成立了美丽乡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作为此一阶段改革的总指挥、总调度。同时,建立县级领导挂点联系制度并确定了包镇干部。

二是彻底摸清各村情况,制定了工作进度表、定期汇总各村进展情况,从而在宏观上把控了工作进度。

三是明确这一阶段的改革内容,制定美丽乡村宅改任务清单。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务必让改革工作家喻户晓。

五是严格考核。针对“整村推进”及“美丽乡村综合改革示范建设”,余江县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方案和评分细则,使得每一项工作都做到可量化和有据可查。

余江县宅改办,是全县宅改工作的总指挥部,承担着全县宅改协调推进和具体实施的枢纽作用。宅改办工作是否细致、明确,将直接决定宅改的进展。“整村推进”及“美丽乡村综合改革示范建设”这一阶段的改革,在做什么、怎么做上,余江县宅改办拟定的下面这份详细的工作清单,可以明确看出这一阶段改革所要完成的重点工作。

一、完善村民事务理事会。每个村组需按照代表性、公认性、稳定性的要求产生理事会,理事长原则上由村小组长兼任。

二、开展调查摸底。摸清全村宅基地的宗数、面积、房屋情况、权属情况。

三、宅基地信息公示。公示每宗宅基地面积、权属人。

四、集中培训、封闭酝酿。集中组织理事会成员培训,学习宅改有关文件精神。封闭酝酿出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有偿使用费收取办法、宅基地流转退出办法、宅基地分配监管办法以及土地收益分配办法。

五、宣传发动。(1)写标语;(2)制作宣传栏;(3)公示本村出台的办法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和户的认定;(4)召开群众大会;(5)发放宣传手册、开展知识问答;(6)制作村民通讯录、群发短信、寄送《致外出村民的一封信》。

六、无偿退出。对村庄内废弃、倒塌的猪栏、牛栏、空心房以及所有露天厕所全部实行无偿退出,退出后宅基地归还集体,在退出之前拍照存档。

七、村民填写退出或缴纳有偿使用费申请表。根据群众意愿对“一户多宅”或超面积的村民可自主选择退出或缴纳有偿使用费(按规划要求拆除的除外),并将申请表情况张榜公示。

八、收费和拆除。收取有偿使用费和组织拆除工作,收取情况及时公示,拆除前后拍照存档。

九、收回规划内土地。收回村庄规划规模控制线范围内的空闲地、耕地和林地以及不符合村庄规划需要拆除房屋的宅基地,集体能随时使用,确保规划能顺利实施。

十、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庄环境。根据村庄的经济实力和村民需求,结合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完善好基础设施、公益设施,按“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形式整治退出的宅基地。

十一、择位竞价,弃退进城。按择位竞价规则和制定的农民进城优惠办法,采取不同形式,确保户有所居。

十二、村务公开。将资金来源、使用情况以及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相关台账资料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很显然,这份清单不仅是对各个乡镇和行政村、自然村的具体改革任务分配,更是一份推进改革的路径指南。只要严格按照这份清单完成所列各项任务,“整村推进” 阶段的宅改显然就可以切实完成。

而在乡镇层面,由于各乡镇政府是宅改第一线的指挥者,其宅改做法更多体现了切实的可操作性。综合各乡镇的宅改做法,基本上有以下共性:

一、每周一调度一评比制度。有的镇甚至每日调度、一天一报告。每天在镇工作群内定时通报进度并进行排名,营造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

二、注重以人为本。在拆除旧房前,镇村干部亲自动手,帮助群众下瓦、理顺电线、转移财物,拆除后整理好房屋建筑石料,保护好现有建筑,消除安全隐患。

三、加强领导,责任到人。各乡镇全部成立了综合改革领导小组,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镇长任副组长。同时还成立了工作小组,带领乡镇干部进村入户,吃住在村里,并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

四、注重干部带头。参与宅改的每个村都是干部先退先交,带动百姓参与。

五、加强宣传。除了入户宣传、刷写标语、发放宣传册外,由于“整村推进”及“美丽乡村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阶段正好碰上春节,许多乡镇在县里的安排下,集中利用春节期间走访外出务工人员,宣讲政策,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督促各村分别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宅基地有偿使用办法》《宅基地退出、流转办法》《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及户的界定办法》《村规民约》《农民建房审查细则》《宅基地分配方案》《理事会工作制度》《理事会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等制度并公示。

七、在拆除旧房过程中注重收集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古旧物品、建筑构件,拟建立乡镇或村级陈列室。

八、集中、及时清运垃圾,让村民过一个干净的春节,也体会到宅改给村里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至于村级层面,从现实中提炼出的各种做法更是五花八门,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比如许多村里建立了宅改微信群,每天及时通报宅改进展,哪一家配合宅改及时拆除了多宅部分和废弃猪牛栏,在微信群里将得到隆重表扬;而哪一家拖了宅改的后腿,也毫不客气地提出批评。虽然类似的办法看上去很简单,但乡村是一个熟人社会,无形中也形成了对于宅改的促进,小办法、土办法,其实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