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促六化”全面铺开
2016年4月21日现场推进会甫一结束,余江县“一改促六化”美丽乡村建设就立即全面展开。
为了使“一改促六化”顺利进行,余江县首先成立了“一改促六化”工作领导小组。这一做法,仍然是延续了此前宅改推进中“高位推动”的成功经验。“一改促六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张子建担任;县委副书记、县长路文革担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副书记金建华担任常务副组长。县里分管其他工作的几位副县长、宣传部部长、政法委书记、统战部部长、纪委书记、组织部部长则分别担任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一个办公室和七个工作小组。七个工作小组由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小组以及“六化”各个分类小组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则与此前就已成立的县宅改办合署办公。
从这个领导小组组成人员以及七个工作小组架构上,很明显可以看出宅改在整个“一改促六化” 工作中的核心地位。由于此一阶段是宅改全面铺开的阶段,在宅改具体的推进措施上,余江县比前两个阶段考虑得更加周密、工作做得更加细致。
按照之前设定的两个50%全覆盖工作预案(第三批宅改覆盖116个行政村50%自然村、第四批宅改覆盖其余剩下的50%自然村),2016年6月29日,余江县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细则》。实施细则明确要求,从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宅改工作在全县剩余的116个行政村全面开展。2016年7月每个行政村选择50%的村小组作为第三批先行开展,在完成有偿使用、退出登记后,9月第四批50%村小组同时跟进,12月底,完成第三批宅改任务,2017年4月底完成第四批宅改任务。
具体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前期准备阶段(第三批2016年6月—2016年7月,第四批2016年9月)。各地进一步完善村民事务理事会,选取宅改试点村,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细化方案,加强培训,广泛宣传,为组织实施做好准备工作。
二是组织实施阶段(第三批2016年7月—2016年11月,第四批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封闭酝酿制定改革制度办法,加强督查调度,实行阶段性督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宣传典型人、典型事。组织学习交流,及时总结做法经验,确保按时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三是总结完善阶段(第三批2016年12月,第四批2017年4月)。对试点村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和目标考核,对存在的问题整改完善,全面总结试点经验,构建成熟制度机制,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实践经验。
《关于全面深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在推进时间设定和实施步骤上,与2016年3月发布的《深入推进“一改促六化”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方案》高度同步,可以这样说,宅改推进到哪一步,“六化”就推进到了哪一步。所谓“一改促六化”,从这两个改革文件的衔接、配合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善于总结改革的实践经验,是余江在宅改过程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前一阶段成功的经验做法,很快就会被吸纳、应用到后一阶段的改革中。在第二阶段“整村推进”中,余江县宅改办拟定了详细的工作清单,以便让第一线的改革者人人明确自己要做什么。这一简单明了的做法,对于“整村推进”阶段宅改的可控和有序推进,起到了巨大作用。这一成功经验和相关做法,也立刻被应用到了全面推进阶段的宅改中。在《关于全面深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细则》中,专门辟出了整整一个章节,浓墨重彩地详解全面推进阶段宅改的各项任务和操作方法。
《实施细则》将这一阶段宅改的任务细分成了十二大项,分别是:教育培训、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制作影像、酝酿制度、有偿使用、退出流转、规划用地收回、分配宅基地、村庄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村务公开、总结评估。
对于每一项任务,又从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步骤、工作要求等方面,分门别类地详加解释、安排,同时,还针对第三批、第四批宅改推进,分别给出了每一项任务的完成截止时间。
工作体系、任务内容、时间设定全部安排完毕,余江县以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推进为核心的“一改促六化”,正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