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童镇瑶池祝家村:余江县第一大自然村的宅改

中童镇瑶池祝家村:余江县第一大自然村的宅改

中童镇的瑶池祝家村,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村子。首先是村子的历史悠久。该村自祝氏琳德公迁居此地至今已有700余年,繁衍后代三十五世,现在世共有八代。村东有一棵古樟,村西则有一口古井,它们交相辉映,共同见证了祝家村的发展与变迁。其次,该村是目前为止,鹰潭市乃至全江西省最大的纯姓村庄。全村共有2100户、9500人,全部为祝姓。

瑶池祝家村位于信江河畔,距离鹰潭市区1.5千米,206国道、鹰西大道穿境而过,鹰潭(余江)国际商贸园区坐落其中,水陆交通优势非常明显。由于人均耕地少等诸多历史原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整个瑶池祝家村分为以务农耕田为主的瑶池村和以捕捞打鱼为主的水上村。在内部,又进而细分为11个村小组。

虽然由两个村级组织进行管理,但村民居住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特别是老村,大部分房屋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不仅破陋不堪,而且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严重制约了瑶池祝家村的发展。

2018年5月,瑶池祝家村启动宅改,6月9日正式开始拆除退出,仅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退出拆除工作,退出拆除房屋1149栋、面积约9万平方米。

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作为城镇规划区内这么大的一个村庄,瑶池祝家村顺利完成宅改,的确值得深思。

启动宅改之时,瑶池祝家村面对的宅改形势并不乐观。一是人口多,全村人口接近一万人。二是土地价值不菲。全村人多地少,土地大部分集中在瑶池村委会,水上村保留土地甚少。加之地理位置优越,尤其是近年来鹰潭(余江)国际商贸园区开发建设,村内每寸土地都在不断增值。村民在征地、拆迁安置、工程项目中享受到了土地带来的巨大收益,村内一栋宅基地隐形市场流转价高达二三十万元。如此高昂的地价,宅基地的退出和分配,客观上面临巨大压力。

有利因素方面当然也很明显。瑶池祝家村人才辈出、经商氛围浓厚。祝氏人士大多具备卓越商业头脑,全村遍布在俄罗斯等境内外的经商人员近6000人。开明、开放的特质,在瑶池祝家村体现得淋漓尽致。

宅改启动之前,瑶池祝家村对全村宅基地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全村共有“一户一宅”1255户,“一户多宅”280户,“多户一宅”375户,无房户190户,户均面积80平方米。

在宅改的具体工作程序上,瑶池祝家村和其他宅改试点村大同小异。首先是组建村民事务理事会。在全村范围内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充分酝酿讨论理事人选,经过5次反复酝酿,讨论产生了理事长3名,理事32名。理事中既有年近90高龄的长者,也有年富力强的后辈。这个理事会,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坚持村民主体地位,让村民的事村民自己办,集体研究、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在宅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其次是充分酝酿适合本村的宅改制度。尽管同为祝氏后裔,但土地对于两村尤其对于水上村而言,深深牵动着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中童镇党委、镇政府先后6次召集两个村委会的干部共同研究讨论具体办法、统一思想。村里先后召开理事会议15次,充分酝酿制度办法。前期讨论的几套制度办法在全村范围内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逐步予以修改,如此不断反复,最后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制定了土地记账式管理的制度办法,并以宅改理事会名义在全村范围内予以公告。

其他具体的宅改推进措施,例如宣传发动、公平公正操作等,瑶池祝家村大体遵循了和其他“宅改村”一样的标准做法,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瑶池祝家村的“宅票”制度。

瑶池祝家村在宅改拆除退出工作中,村民没有拿一分钱补偿。这种情况在余江县的宅改中绝无仅有。甫一听到,让人极为惊讶。

没有一分钱的补偿款,群众为什么还能够自愿退出自己的房屋?瑶池村委会主任书记祝国太介绍,宅改中,瑶池祝家村极具创新的记账式管理方法,也即“宅票”,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在宅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宅票”,顾名思义就是宅基地使用权权益凭证。其根本原则就是“确基不确地”,流动范围局限于本村庄。

“宅票”的面积和使用范围,根据村庄理事会制定的方案和村庄总体规划,扣除路网和群摊面积后按比进行补还。同时,村里对安置对象以及不符合安置条件的对象严格把关。符合安置条件的,可以凭“宅票”由理事会统一安置建房,不符合安置条件的,可以凭“宅票”在村内进行流转,既可整块流转也可分割流转,并由理事会做好流转记录在“宅票”上确认。

正是因为“宅票”有上述功能,它无疑给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所以村民也就放心让理事会把房子拆掉,也自愿把空心房退出来由集体进行统一安置。

瑶池祝家村宅改工作大致分为“退、分、管、建”四部曲。除了“宅票”这样的改革创新手段,不但有力推进了宅改进程,而且“退得放心、分得公平、管得灵活、建得漂亮”,这便是瑶池祝家村能够快速、顺利推进整个宅改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