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收获的季节

一 收获的季节

2018年11月3日—4日,由自然资源部[1]咨询研究中心组织的“农村宅基地等三项制度改革深化与创新”专家研讨会在余江召开。来自自然资源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共40余人齐聚余江。经过近四年的改革试点,经历了无数坎坎坷坷,克服了无数艰难与挑战,自2015年3月开始在余江县次第展开的农村宅基地制度,以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土地征收制度三项改革试点,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季节,也由此开始了深入的经验总结、提炼。

中共十八届中央纪委委员、十三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谢国明在这次研究会上说:余江宅改中,村民事务理事会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协调民主的方式确实实现了民主和自治,充分体现了“群众利益无小事”。探索了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和路径,规范了改革管理秩序。余江推进改革以及总结经验都比较及时,形成了一套有益的制度机制。宅基地改革的难度非常大,但余江做到了并实现了全域推广。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郭仁忠说:余江试点具有担当、有序、系统、和谐、民主、惠民六个特点。一是高度担当精神,余江区委、区政府能够抓住社会发展的问题和重点主动探索;二是工作推进有序,有顶层设计、同步实施,逐步推进,过程井然有序;三是运用系统性的组合工具,兼具了行政、经济、法律手段,更难得的是“乡贤”等道德层面的引导;四是高度和谐,改革只要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考虑,就能凝聚力量,形成合力;五是民主村民自治,对农村的治理模式是一个成功的实践与探索;六是实实在在惠民,村貌逐步提升,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蔡继明说:余江“一改促六化”探索经验继承和发扬了历史传统,具有可推广性。余江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主线,系统推进农业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村庄面貌靓丽化、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治理规范化“一改促六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最大限度地释放了改革的乘数效应。尤其是发挥返乡“乡贤”、村民事务理事会作用,坚持“一户一宅”法定标准等做法,继承了历史传统又有所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说:余江宅改可称为成功的公共政策,公共财政发挥了正面杠杆作用。衡量一个公共政策的好坏,可从是否促进效率提升、公平平等、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机制四方面来判断,余江宅改可以说非常出色。改革过程中的实际投入远小于其改革的成效和收益。余江原先没有集体经济,在进行宅改后,才有了集体经济,村集体财产预先起到了良好、有序的杠杆作用。

著名三农学者、三农问题评论家洪巧俊说:公平是群众最大的获得感,改革符合老百姓的期望。余江宅改的最大特点就是让人民群众在宅改的过程中有参与感、获得感。其做法就是村民的事让村民办,引导村民形成自己的组织,从而进行协商民主。比如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中,理事会通过引导群众参与村庄规划,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村民真切感受到未来村庄发展空间和美好景象,增强了群众参与支持改革的内生动力。这种做法更能体现村民的主体地位,真正达到了村民讲话有人听,农村建设有人理,村民事务有人管,村民决策有落实。这种可行的村民自治模式,也保障了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动了宅基地制度改革落地见效。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吕萍说:余江坚持“一户一宅”,面积法定,让村民之间的矛盾得到化解。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宗族与乡贤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动员了社会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通过宅改改善了百姓的生活,促进了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实现了政策主体的共同目标,共同的理想。

截至2018年底——

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面,余江县已分五批在全县1040个自然村全面展开宅改,其中城镇规划外试点村908个,已通过验收899个,占试点村数量的99%;城镇规划区内自然村97个,其中41个自然村开展宅改,已验收试点村17个,另外56个则属于搬迁移民新村或城市规划建成区参与棚改的村庄。

全县共退出宅基地34226宗、4573亩,其中有偿退出7687宗、1073亩,无偿退出26539宗、3500亩,退出宅基地可满足未来15年左右农民建房需求,退出宅基地复垦991亩。村集体收取有偿使用费7968户、1133万元;集体支付退出补助款2033万元;323户农民退出宅基地或放弃建房申请进城购房落户;发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5251万元。

在宅基地制度建设上,余江县在县级层面出台了《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流转和退出暂行办法》等23项宅基地管理制度,乡镇层面出台了《村民事务理事会宅基地管理工作考核评比办法》等11项运行办法,村组层面制定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等9项实施办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县、乡、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体系。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面,余江县通过《余江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暂行办法》等9项制度文件,形成了一整套程序严谨、制度规范、流转顺畅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程序。同时开展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家底调查、入市意愿及市场诉求调查;编制了锦江镇等4个乡镇集体土地基准地价体系,并正在启动其他7个乡镇的基准地价体系编制工作;开展了集体经营新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工作,保障集体土地入市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提升集体土地入市竞争力;已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8宗,土地出让面积为92.84亩,取得出让价款566万元,土地增值收益25.96万元。

在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方面,按照国家改革要求同时结合地方实际,余江县建立了包括《余江县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余江县土地征收目录》等9项政策文件在内的征地制度体系,通过科学论证确定征地范围,建立土地征收风险评估和民主协调调处机制,畅通了村民诉求渠道,健全征地程序,加大了信息公开力度,建立完善了留地、创业、就业、社保等多元保障措施,保障了被征地村民的长远生计。截至2018年底,余江县按照新的土地征收办法征收土地2099亩,其中拨付土地补偿费6499.6万元。

从宏观角度来审视,可以说,截至2018年底,余江县的三项改革试点已经基本完成了国家布置的改革任务。

【注释】

[1]2018年3月13日,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组建自然资源部,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