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改正式开始:岩前倪家村的宅改

三 宅改正式开始:岩前倪家村的宅改

马荃镇岩前倪家村,是第一批开始宅改的41个自然村之一。村里的宅改刚一启动,村民事务理事会理事长倪建科就碰到了让他极为头痛的难题。

岩前倪家村里有一位95岁的老人,家里有两栋房子。老人住着其中一栋,另外的一栋老房子,用于存放他的“百寿方”,也就是老人过世后要用的棺材。按照宅改“一户一宅”的规定,老人属于“一户多宅”,肯定要退出一栋,但是无论怎样做解释、说服工作,老人就是坚决不肯退。老人岁数太大了,任何急躁、草率的举动,都可能引发难以收拾的后果。面对这种情况,宅改人员一时束手无策。

倪建科和村民事务理事会的几位理事找到了老人在外地的子女,把国家宅改政策以及村里已经启动宅改的事跟他们进行了详细的沟通。老人的子女很通情达理,在知晓了宅改的意义和村里将从宅改中获得的收益后,表示同意退出自家的“多宅” 部分。对于老人坚决不肯退出的原因,老人子女也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他们估计,老人不肯退出老房子,可能是顾忌到当地的风俗。原来,按照当地的风俗,“百寿方”做好之后就不能动了,只有人死之后才可以移动棺材。

了解到这个信息之后,倪建科立即和老人进行了沟通。果然,老人的顾虑是,除了“百寿方”不宜移动,还担心老房子退出后,他的“百寿方”没有地方存放。

找到了问题究竟卡在哪里,倪建科心里就有了底——要想让老人同意退出“多宅”,首先他要给老人的“百寿方”找到一个稳妥的存放之处,以便让老人心安。

道理虽是如此,可做起来也真不容易,因为几乎没有人愿意在自己家里存放一口别人的棺材。怎么办?关键时刻,村民事务理事会以身作则的先锋带头作用就显现了出来。经过沟通,村民事务理事会成员之一的倪华明,同意将老人的“百寿方”存放到自己家里。看到自己的“百寿方”有了稳妥的存放之地,原本固执的老人终于同意退出自己的“多宅”。

考虑到老人还对移动“百寿方”心存顾忌,做事细腻的倪建科带领村民事务理事会的几位理事,按照当地风俗,以最为庄重的方式转移“百寿方”:移动的日子是精心选择的,同时他们为“百寿方”披红,准备了鞭炮,在“百寿方”送出迎进的时候隆重燃放。倪建科还和几位理事一起,亲自帮老人家搬出“百寿方”。目睹了倪建科以及理事会的所作所为,老人非常满意,对倪建科竖起了大拇指。

老人的“多宅”终于顺利退出了。但是,这仅是岩前倪家村宅改攻坚过程中的一个例子。

岩前倪家村毗邻风光旖旎的旅游胜地龙虎山,村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岩前倪家村有52户213人,耕地面积230余亩,山林1200余亩。宅改前宅基地使用总面积11306.82平方米,其中“一户一宅”超面积的12户,“一户多宅”的10户,最大一户面积为618.33平方米,户均宅基地面积为217.43平方米,人均宅基地面积53.08平方米。

宅改前,岩前倪家村有着许多村庄共同的问题:村庄内道路泥泞不堪,宅基地管理混乱,厕所、猪牛栏、危旧房等杂乱无章,村中空心房所有权复杂混乱,大量宅基地闲置,无法重新利用,导致多数村民建房选择占用耕地、林地,造成村庄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岩前倪家村搞宅改,显然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是这个村子却有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从2014年开始,村子里搞了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在改善村风、村貌等许多方面,与宅基地改革都有密切联系。新农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村庄的面貌,提升了村庄治理水平,建设成果也已经清晰地展现在村民面前。可以说,有了新农村建设的提前铺垫,岩前倪家村再搞宅改就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马荃镇在选择第一批宅改试点村的时候,理所当然地就想到了岩前倪家村。

但是,有了搞宅改的坚实基础,仅是宅改这盘大棋通盘运筹中的一个环节。岩前倪家村之所以能被选为第一批宅改41个试点村之一,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个村有一个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作正常且行动有力的村民事务理事会。尤其重要的是,理事会还有一个热心村庄、村民事务的理事长倪建科。

倪建科原本只是岩前倪家村的一名普通群众,在鹰潭经商,做家装生意。2014年8月,村民选举成立村民事务理事会,推选倪建科为理事长。尽管与自己的生意在时间上有冲突,但想到可以为父老乡亲做一些有益的事,倪建科也就欣然同意了。

倪建科一上任,先是带领村民事务理事会,为岩前倪家村争取到了新农村建设项目,初步改善了村容、村貌,让村里和村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实惠。岩前倪家村被选为余江县第一批宅改试点村后,村民事务理事会有不少成员一开始表示非常不理解,思想上有很大的畏难情绪。他们认为宅基地制度改革要拆村民的房子,还要收群众的钱,这样怎么能搞下去呢?

对这个问题,倪建科实在很难回答,实际上,这个疑问也是他自己对宅改的最大疑惑。为了解决这个疑问,倪建科主动向马荃镇以及县宅改办领导咨询,他反复阅读学习宅改相关资料,尽可能充分、准确地理解国家宅改政策。他说:“自己读懂了政策,才能更好地为村民解释、宣传政策,先转变自己的观念,才更容易让村民转变观念。”

他不仅自己学习宅改政策,还组织村民事务理事会成员一起学。他知道,理事会的各位成员是宅改的骨干和主力军,他们如果在思想认识上对宅改存有根本疑惑,那么村里的宅改肯定无法推进下去。

经过反复多次开会学习相关政策,岩前倪家村村民事务理事会全体成员最终解开了思想上的疙瘩,他们明白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目的并非拆房子,也并非收钱,重要的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的是子孙后代还有土地可以利用,为的是村民可以公平公正地获取农村宅基地,而不是有权有势就能多占宅基地,这是有益于老百姓的。

理事会成员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岩前倪家村的宅改就有了核心力量。为了让每一位村民都能理解为什么要搞宅改,先要理清宅改的好处在哪里,岩前倪家村村民事务理事会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宅改政策宣传。针对村里在外务工人员较多的情况,他们发出了《致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封信》200余封,宣传宅改政策对村民的益处,充分调动了在外务工人员建设家乡的积极性。他们还通过短信群发、微信沟通、刷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宣传,使宅改政策深入到每一位村民的心中。

由于岩前倪家村之前有新农村建设的铺垫,大部分村民对宅改是理解的,但也有少数村民还有相当强的抵触。村民倪保国两兄弟涉及“一户多宅”,老房子已经破旧不堪了,却始终不肯退出。他们认为宅基地都是祖业,不能随便让人拿走,甚至每次见到倪建科就破口大骂。倪建科的父母也因此受了不少委屈。倪建科也不还口,只是耐心地一次次坐到他们家中,从各方面摆事实、讲道理。走访十多次之后,他的诚心终于打动了倪保国两兄弟,他们理解并且同意退出了多出的宅基地。

受到部分对宅改有抵触的村民的冷脸甚至辱骂,这种常人难以忍受的遭遇,在宅改推进中是很多改革者的家常便饭。每当这个时候,理事会成员以及宅改工作人员,绝不回骂或者动粗,而是以巨大的耐心和诚心,去说服、感动村民。

同时,他们还时时刻刻以身作则。岩前倪家村的宅改中,理事长倪建科以及理事会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前沿堡垒作用,他们不仅是思想上的先行者,也是行动上的先行者,经常讲“我先来,从我开始”,带头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倪建科和他弟弟的宅基地面积都超出了标准范围,需缴纳有偿使用费,他立马从兜里拿出钱来交给马荃镇三资管理平台。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拆除废弃的猪牛栏和厕所,他也是带头先拆自家的。村中所有事务,支出账目清楚,财务定期清理并且及时公开,做到公开公平。倪建科和岩前倪家村村民事务理事会成员的以身作则以及公平做事,不仅让全村村民心服口服,也为工作的开展减少了阻力。

他们艰苦、扎实的工作也得到了回报。经过宅改,岩前倪家村共无偿退出宅基地22户,总面积2360.57平方米,其中“一户多宅”8户,总面积899.28平方米,“一户一宅”超面积10户,总面积1077.64平方米,收取有偿使用费8户,共615.07平方米,合计7096元,村庄基本实现“一户一宅”,户有所居的合理布局,大量闲置宅基地获得“解放”,土地资源空间得到拓展,避免了占用耕地和林地建房的行为,为村庄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宅改之前,倪家村道路泥泞不堪,出行不便;厕所、猪牛栏、危旧房等杂乱无章,村中空心房众多且破旧不堪;村内环境卫生差,村口的池塘淤泥积满,池水污浊不堪,几百年的老古井也满是淤泥,井水无法饮用;很多村民不愿回乡建设,导致村庄难以持续发展。

通过宅改,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等工作,倪家村新修了硬化道路2500余米,清理村内沟渠700米。村里的垃圾也进行了分类处理、集中整治,并配备了专门保洁员。池塘和古井也进行了清淤,水质干净,井水可以直接饮用。倪家村还在村口的百年樟树林里,修建了一座凉亭和15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并围绕村庄,种植绿化苗木300余棵。

现在的岩前倪家村,出门就是水泥路,全村房屋规划合理、排列整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整个村庄发生了巨大变化。“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这是每一个初到倪家村之人的普遍感受。

村庄环境和面貌的彻底改观,每一个村民都看在眼里、服在心里。因为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宅改为村庄、为个人带来的显著好处,之前抵触宅改、对推动宅改的倪建科及理事会其他理事恶语相向的部分村民,也彻底改变了看法,对宅改和倪建科及理事会赞誉有加、伸出大拇指。

优美的生态和居住环境,使得以前离开倪家村的人不断主动要求回来。村里一位叫关火秀的90多岁的老人,三个儿子都在厦门办厂,家里经济条件较好。因为之前村里环境较差,不适合养老,在儿子的资助下,老人搬到了余江县城居住。2015年村里经过宅改,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改善。老人知道了这个情况后,主动要求回村居住。她在倪家村生活了一辈子,村里有很多熟人以及能够一起说说话的知心朋友。余江县城的居住环境虽然很好,但老人却没有什么朋友,感到非常寂寞。她之前离开岩前倪家村主要是因为村里生活环境不好,如今村里环境得到了彻底改观,老人强烈要求搬回村里养老。2016年下半年,关火秀老人如愿回到了岩前倪家村,住进了村里的福利院。

现在的岩前倪家村俨然是一副度假山庄的模样。宅改彻底清理了村中的废旧、杂乱无章以及超出规划的房屋和宅基地,随着环境的彻底改善,村里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立刻凸显出来。岩前倪家村紧邻的龙虎山,是世界自然遗产以及国家5A级风景区。许多去龙虎山游玩的游客,看到岩前倪家村村口茂盛、巨大的古樟树和村里优美的环境,总是忍不住进村转转,旅游团的大巴车路过岩前倪家村的时候,也会主动停下来让游客进村游玩。

这样的情景,让岩前倪家村看到了机会。很多村民利用自家闲置农房搞起了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倪信科原来在厦门开餐馆,看到宅改使得村里环境改善带来了商机,便放弃了厦门的生意,把从父亲那里继承的老房子,按照民宿标准进行了大幅改建。他改建后的民宿有三层半,可以接待一个旅游团,门前空地能够停一辆大巴车。而在宅改之前村里遍布空心房,路窄而泥泞,车根本开不进来,他家的老房子只能废弃在那里,产生不了任何经济效益。

目前,岩前倪家村不仅搞民宿,还利用村后百亩板栗园和丹霞红柚园搞起了采摘。

正所谓一步妙招全盘皆活。宅改打开了岩前倪家村的发展空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不仅拓展了村庄以及村民的致富渠道,增加了财产性收入,更促进了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2017年,岩前倪家村就接待游客近万人,民宿、农家乐等收入达3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