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 让爱成就彼此

序三 让爱成就彼此

“水立方”中方主设计师

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小钧

“水立方”建成之后,我不再做设计,全身心投入公司的管理工作中。公司拥有近两千名建筑师和工程师,我深知在这样一个由知识工作者组成的公司里,公司的业绩、团队的创造力和工作的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是否处于愉快、安全、自如、和谐的心境之中。而在当今的城市生活中,拥有这种心境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

人的幸福与满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内心世界,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可能存在某些“模式”,阻碍我们的生命走向圆满。这些有阻碍作用的模式,多半形成于我们儿时受到的一些刺激和伤痛,又在我们以后的生活境遇中不断地巩固和加强,最终形成我们的行为模式。有人讲,与父母的关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关系,它决定了人生的大部分内容。对每个人来讲,在与父母的关系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值得改善的地方。

每年春节期间,总有同事在聊天时提到,假期回父母家时会感到某种莫名的焦虑和压力;还有同事经常抱怨在配偶关系、子女教育上与父母的冲突。有这些烦恼的同事,往往自身也无法进入一种舒展的生命状态。我发现,还有一些同事可能没留意与父母之间的问题,也习惯了与父母的互动模式,但在工作中会表现出一些状况,比如对变化的过分担忧,对上司的过分依赖,对下属的过分控制,对完美的过分苛求,对同事的过分攀比,对环境的过分敏感,等等。这些阻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及自身的提高,反映的是他们内心的种种深层恐惧,缺少安全感和自信。详细了解后就能发现,他们背后很可能有一位过于严厉、苛刻的父亲或母亲,或者从小缺乏父爱或母爱的滋养与呵护。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马宁的《戒掉爱中的伤害:只需倾听,别插手!》以及《在爱中建立规则:不打不骂,定规矩!》两本书中有许多类似的案例,介绍了很多内心模式与原始伤痛之间的关联,并详细地告诉读者,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当然,我们作为成年人,了解这一切不是为自己的不足寻找借口,也不是要责怪我们的父母,其意义在于令自己更加成熟、客观地面对自我;同时,因为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我们不希望让孩子重蹈覆辙。所以,从我们开始,尝试着停止在爱中夹杂无意识伤害的模式——不论是对孩子还是对自己,都是非常需要探讨和学习的。

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孩子有太多的要求,告诉孩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孩子被迫认为只有做到大人要求的结果,自己才是被认可和被接受的。长此以往,孩子就丧失了天生的自我认知,终日活在别人的标准中,无法做到人格的独立与自信。

马宁的这两本书还讲述了如何与孩子进行真正的爱的互动,从中还可以反观我们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从而反思我们的内心,去接受自己的伤痛与恐惧,从中承担自身成长的责任,让生命舒展开来。这样才可以让我们的父母享有更加圆满、幸福的人生,让我们的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在他们迈出人生的每一步时,拥有爱的力量。

对我个人来讲,从书中可以得到一些知识,这些知识让我在工作中更加理解他人,也增强了我与亲人沟通的能力。

所以,谢谢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