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权威不代表立刻执行

第四节 使用权威不代表立刻执行

减少使用权威的风险的第三种措施:使用权威不代表立刻执行。

使用权威不代表断然做某事,使用权威也需要过程。

7岁的孩子不想和父母分房睡。

第一步,坚持原则,并激发孩子行动的意愿。

妈妈:“你不想和我们分开睡?”

儿子:“是的!”

妈妈:“那你将来是不是真的想做自己国家的国王?”

儿子:“当然想!”

妈妈:“如果你和我们在一起,永远是爸爸是国王,妈妈是王后,你只能是王子。要做国王,首先必须拥有自己的国家。”

儿子:“那我会长大的。”

妈妈:“好,每个孩子长大后都要拥有自己的房间,这就是你的小国家!国王都跑到别人的国家去了,这个国家可就没法管理啦。”

儿子(笑):“我要做自己国家的国王。”

第二步,商谈解决问题的时间表。

妈妈:“那怎么办,试着自己睡吧?”

儿子:“不行,要过段时间才可以!”

妈妈:“那要到什么时候?”

儿子:“等我上小学三年级吧!”

妈妈(笑):“那要好几年以后啊? 这个计划不可行!”

儿子:“那就过了明年生日后开始吧!”

妈妈:“妈妈觉得时间还是有点长了,再有一个月就是儿童节了,过儿童节代表你不再是幼儿,而是儿童了。长大了,儿童就要自己睡了。从那时开始怎么样?”

儿子:“好!”

点评

父母使用权威更多时候是表明坚持原则的态度

有些事情父母和孩子都必须立即解决,有些事情则需要一定的过程。

告诉孩子“分房睡是必须的”,同时父母理解孩子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关于多长时间、以什么样的方式做到,需要制订一个让父母和孩子都容易接受并且切实可行的计划。

“坚持分房睡”是允许父母和孩子不同;而考虑孩子的接受程度、执行时间长短,则是允许孩子和父母不同。

使用权威并不代表必须立刻执行。使用权威时问问自己,是否一定要孩子立刻作出调整?如果父母每次使用权威都要让孩子立刻执行,父母是否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

父母先学会延迟满足,孩子才有机会学会延迟满足。这就是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