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无法理解也无法参与的事情,有时必须由父母做决定

三、孩子无法理解也无法参与的事情,有时必须由父母做决定

比如,父母要上班、加班,这是属于成年人的事情。对于成年人的事情,孩子可能无法理解,那么需要父母先做决定,然后再找时间慢慢地和孩子沟通。

具体行动分为两部分:允许父母不同于孩子,所以父母先做;允许孩子不同于父母,所以给双方时间,慢慢示范、沟通、倾听。

豆豆不愿让妈妈上班,每次都说:“让爸爸去挣钱,妈妈陪我。”

于是妈妈就决定放弃自己的工作,做全职妈妈,精心养护孩子。

点评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到母亲对孩子的爱以及母亲渴望被需要的感觉;同时能看到母亲过多地把关注放在孩子的身上,忽略了自身的成长对孩子的示范作用。

好的父母,不仅要给孩子示范如何成为一个幸福的自然人,还要给孩子示范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人,否则幸福就不是真正的幸福。每个人都兼具自然人和社会人两个角色,两个角色缺一不可。孩子是这样,父母也一样。

记住,父母不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孩子的同意,如果是这样,整个家庭关系就颠倒了,变成了孩子引导父母。一旦孩子变成了父母的引导者,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当失去了对父母的信赖感时,他的行为就会受到影响。他一方面表现得很自大,另一方面表现得不尊重父母和他人,或者表现得非常脆弱和敏感,对周围的人或事没有信任感。

所以,父母需要兼顾自己的成长、家庭以及事业,尽管这会对家庭亲密关系造成影响,但可以用合适的方法尽量将这种影响减至最小。

仔仔的父母离异,父母双方让孩子来选择跟谁生活

点评

婚姻的问题是父母自身的问题。离婚意味着父母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但是从父母与孩子关系的角度来说,这种影响是间接的,因为父母的离异通常不会导致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发生实质变化,除非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方要求孩子不认对方。

离婚属于父母的问题,最好由父母自己来决定,最后告诉孩子结果就好。否则,无论孩子选择了哪一方,在意识或者潜意识当中都会出现内疚或者自我否认,他会认为是自己伤害了父亲或母亲;同时,由于孩子来自父母双方,如果他否认其中的任何一方,就等于否定了自己的一部分。

所以,如果父母之间出现冲突,要对孩子说:“这是爸爸妈妈自己的事情,我们之间关系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我们个人和你的关系,无论我们之间发生了什么,都永远是你的爸爸和妈妈;我们会商量好怎样安排你的生活,无论谁拥有抚养权,我们都永远是你的爸爸妈妈,只要你需要,任何时候都可以从我们这里获得帮助!”

这样,孩子就能在父母离异中得到相对的放松。因为无论和谁在一起,都不代表自己放弃了另外一方。

有的父母看到这里,还会产生一个疑问——要不要成为孩子平等的朋友?实际上,父母和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责任和义务上是绝对不平等的。一个孩子在身体、思想等方面是无法独立生存和生活的,从这一点来说,父母和孩子无法平等。

很多父母混淆了一个概念——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了解他们,并不等于父母要和孩子做一样的事情,或者孩子要和父母做一样的事情。

爱,不仅允许孩子和父母不同,允许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选择和父母不同的方式成长,也要允许父母和孩子不同,父母可以采用和孩子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经历关系分离的过程,才能从父母那里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