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阶段重新看待处罚
2025年11月02日
一、从社会阶段重新看待处罚
“你又把别人的书撕坏了,哪只手?拿出来打两下!”
“棍棒底下出孝子”,古人的话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我更相信这个道理的出发点——“严格”,而不是实现“严格”这个目的的方式——“棍棒”。
现在的社会,信息非常发达。孩子每天可以接收各种信息,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他能够正确理解的,也有他不能够正确理解的。
一个孩子要求妈妈和他一起看动画片,妈妈说累了,孩子说:“不行,就要你陪我看!你不关心我的感受!”
妈妈说:“你看我平时对你……”
孩子说:“那是你应该的!你就是应该照顾我的!你陪我是你应尽的义务!”
妈妈错愕了。
孩子在网上看到的信息就是这样写的:“陪伴孩子是父母一定要做的事情。”
孩子把“父母需要做的”和“父母应该做的”弄混了。不仅孩子会弄混,成年人往往也难以清晰地界定。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人合理引导,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父母产生很多误解。
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和资讯背景的情况下,父母选择教育方法时必须要慎重。
严格的方式有很多,棍棒只是其中的一种。
很多问题青少年的成长经历都表明,他们的父母早就放弃他们了,他们似乎没有了改正错误的动力,因为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再得到家庭的接纳。
也许父母可以换一种方式来约束孩子,让孩子感受更多家的温暖,这样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会愿意向家人寻求帮助。父母至少知道发生了什么,可以作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孩子避免一些无谓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