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动时坚持方案中确定的分工和时间限度
最有效的关系链接(沟通),不仅在于彼此语言和心灵的沟通,更在于沟通之后的行动。缺少沟通的行动,往往带着主观认知,容易产生误会。
语言沟通的效果只是疏导了情绪,找到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向和方式,剩下的就是行动,要在行动中把问题真正地解决掉。如果没有行动,所有前期的语言沟通效果将会减弱,甚至会适得其反。
1.父母承诺给予孩子的帮助要执行
如果父母和孩子协商的结果中,确认了父母要在后面的时间陪伴他,那就要尽可能地做到。否则,只说“对不起”“我知道了”“一定找机会多相处”,但是行动上没有丝毫改变,该忙的还是忙——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发现父母说话不算数,以后就越来越不相信父母,甚至也学着这样做。于是,孩子要么说话不负责任,要么因为有过教训而过于在乎承诺。
有孩子对我说:“爸爸妈妈和我说好的事情,经常会变,这让我不知道该如何看待承诺,所以现在我只要对别人承诺了,就一定要实现,这样让我感觉非常累!”
和许多父母探讨后发现,许多父母说话不算数的原因是做承诺之前没有考虑清楚自己的实际情况,随口一说,结果孩子当真了;另外,父母的工作和其他事情比较多,容易把承诺过的事抛诸脑后。
所以,父母要注意,和孩子商讨解决方案时要三思而后行。如果制订的计划经常改变,就要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和事务管理的能力了,父母需要多学习自我管理的技巧。
如果父母在履行承诺时,没有做到良好示范,孩子更不会把和父母的谈话结果当回事。那父母学习了再多的技巧都无效。
让孩子学习规则,不能仅仅在嘴巴上说,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示范给孩子看。
有的父母对孩子说:“我是很爱你的!你生病的时候,我多少天都不睡觉陪着你。”这只是一种解释。如果父母经常不兑现对孩子的承诺,时间长了,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会很反感,心里想:“那又怎么样呢?现在我没有看出来你爱我,都是假的。你总是在哄我。你对我的问题视而不见,我感觉你并不在乎我的感受。”
所以,告诉孩子我们多爱他的时候,要面对他真正的需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爱他,不仅仅要体现在语言上,还要体现在语言后的行动上。
2. 执行承诺时要坚持原则
一些父母总是在表象行为上不断立规矩,却在原则问题上心软、妥协,以致孩子不能够很好地坚持协商好的规定,因为他知道父母总是会妥协的。这样,之前沟通达成的协议就失效了。
比如,和孩子协商好了,孩子和父母一起参加聚会时要注重一些餐桌礼仪,但是孩子没有做到。父母大发雷霆,批评他说话不算数,然后还是带着孩子去,这样的方式收效甚微。其实只要在下一次聚会的时候,自己去参加,不带孩子一同前往,就能让孩子自己承担违反协议的后果。
只要说到做到,孩子心里自然会有衡量。
使用权威的重点在于坚持原则,而不是坚持细节和对错。这两点要有所区别。
3.在协商的限定时间内坚决执行协商方案
协商的时候一定要对孩子说:“如果在做的过程中有任何的问题,请及时沟通,我们一起来面对。”
然而在生活中,有些孩子习惯没有经过足够的努力,就想要不断地调整商定好的规则。那怎么办呢?可以协商一个不太长的有效期,按照协商的内容坚持到有效期结束,再做总结。
11岁的女儿说好了只玩15分钟电脑,再学习45分钟,然后接着玩电脑。可是15分钟后,她嚷着还要玩电脑,不停地和我商讨。
我非常生气,把她的电脑关了。她大声哭泣。
当时,我也很生气,我知道有情绪时不适合交谈,所以,我坐在旁边没有理她。
过了一会,我俩都消气了,我就去找孩子交谈。
第一步,强制后的道歉和补充说明,说明孩子不坚持规则对自己和对方的影响。
爸爸:“我想和你谈谈刚才的事情。刚才爸爸强行把你的电脑关了,你很生气,爸爸向你道歉!同时爸爸也想让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生气。这样做,并不仅仅是因为今天玩电脑的事情。”
爸爸:“对于我们商量好的规则,你经常要临时修改,这让我感到很恼火。”
爸爸:“刚才你说好了玩15分钟电脑之后就写45分钟作业再接着玩电脑,可是你又来和爸爸商讨,希望修改规则,这让爸爸感觉非常心烦。”
爸爸:“我觉得我对你的关心你没有接收到,让我感觉很失败;同时,因为你不能充分为自己考虑,让我感觉很担心。另外,家是共同的,爸爸妈妈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又会有新的想法,而且不知道哪个想法是真的,如果把你说的话当真,我就要忙得团团转,到最后可能还不是你想要的;如果不把它当真,又好像不关心你、不尊重你,这真的让我很烦恼!每天都要不停地重复这样的问题,真的让我头疼极了。”
女儿(眨着眼睛,想了想):“爸爸,对不起!”
爸爸:“刚才爸爸发那么大的火,只是想让你重视这个问题,并不是想说我厌烦你!”
女儿:“谢谢你,爸爸,我知道了。”
点评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情绪认知的过程。
爸爸在开始发脾气的时候,仅仅是顺着当下生气的感受。冷静过后,找到了真正的问题——对于约定规则的执行问题。
于是爸爸后面进行补偿对话,清晰地说明孩子不履行规则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让孩子知道,爸爸发脾气不是不爱孩子,而是不能接受孩子不履行规则的行为。
第二步,探讨问题,继续深入剖析孩子的行为对爸爸和她自己的影响,确认孩子的沟通意向。
爸爸:“你想玩电脑,本身没问题,只是爸爸的想法你也要考虑一下。以前爸爸总是心软,你一说,我就会把规则改一改,我觉得这样不好。因为我被影响得情绪不好之后,会对你大发脾气!我不希望这样,你希望这样吗?”
女儿:“不希望!爸爸,你一发脾气很吓人,我好害怕!”
爸爸:“是啊,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爸爸觉得,如果我们可以遵守承诺和规则,爸爸就会放心很多,自然也不会发脾气了。你愿不愿意?”
女儿:“愿意!”
第三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确认彼此行为的内容。
爸爸:“以后爸爸要努力坚持原则,你也要学会控制自己,我们一起努力来坚持原则、遵守约定,你看怎么样?”
女儿:“好!”
爸爸:“那以后说好的规则就不能总是临时改变了!我们可以把时间缩短,在这个时间段内,我要坚持说到做到、坚持规则的监督,你要负责控制自己、管理自己!”
女儿:“好!”
第四步,肯定孩子行为中好的一面,并在合适的时机表达。
爸爸:“爸爸还有一个问题,爸爸觉得你在商讨规则的时候,经常没有想清楚自己的具体情况,就轻易地给爸爸一个答案,然后在执行的过程中,又不停地和爸爸讨价还价。你觉得是不是这样?”
女儿:“是!”
爸爸:“爸爸认为你对自己要做的事情非常坚持,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品质,但是这种品质用在不合适的地方,就会让人不舒服。”
爸爸:“我希望每一次探讨规则的时候,你都要尽量地把所有想到的问题说出来,在这个时候你可以坚持,并且要全力坚持;但如果规则定下来了,在商量好的时间范围内就不能再更改了,直到期限结束后,你才可以和爸爸重新商量。“
爸爸:“爸爸要帮助你在这个阶段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等你到十二岁以后再学习更灵活的处理方式。”
女儿:“好,我接受!”
点评
在表述意见的同时,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情绪的出口,让她有机会为自己表达意见。即告诉孩子什么时候不能做的同时,告诉她什么时候能做。
第五步,从现在开始行动。
爸爸:“那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你现在不说,到以后又更改,我会感到生气。对于我们制订的规则,以及今天玩电脑的问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女儿:“嗯,我知道了,我有一个问题,我今天真的还想再玩一会儿。”
爸爸:“爸爸理解你的愿望,但是说好的规则需要遵守,我们要一起遵守一段时间。你只能对规则的内容提出异议,比如时间、形式等。”
女儿:“那如果是这样,我觉得15分钟有点短,大部分的网络节目都需要看20多分钟,可不可以以半小时为界限?”
爸爸:“那如果有的节目超过半小时呢?”
女儿:“那我也遵守!”
爸爸:“我们都要学会三思而后行。你还有没有没考虑到的问题?”
女儿:“暂时没有了!”
爸爸:“好,那我的意见是,如果玩电脑要半个小时,我希望是在作业完成之后,否则我会担心你的作业写不完。”
女儿:“可以。”
爸爸:“那我们确定这个协议了,每天作业写完之后,最多可以看半小时的网络节目。我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作业完成得太晚,我会担心你的休息时间不够,那这种情况我觉得不适合再看网络节目了,你觉得呢?”
女儿:“那也是!”
爸爸:“那我们确定,如果八点之前完成作业,就可以看半小时的网络节目。”
爸爸:“从现在开始就要执行这个协议了,协议的有效期暂时定为一周。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出现了任何问题,也要坚持,一个星期之后,我们再像今天一样探讨,这一周之内就不能变动了!”
女儿:“好!”
爸爸分享
在谈话的时候,我知道她还是个孩子,不一定能坚持协议,我也做好了使用权威的准备,可是出乎意料,在我们约定的实验期(一周)之内,她把自己管理得非常好。
任何事情贵在坚持,我会继续为培养孩子的坚持而努力下去,在孩子身上也有让我不能小瞧的东西。
点评
如果允许孩子不断调整协议,原本协商的内容会无法执行,父母会变得更加心累。
所以,协商之中要有集中。父母可通过限定时间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提高行为自控力,同时看到孩子的优点,因势利导。
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兴趣班的时候。很多家长说,孩子要报名参加各种兴趣班,但是报名后又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
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表明愿意满足孩子的愿望以及允许孩子寻找自己爱好的态度,同时,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然后表明:为了避免双方难受和以后的不信任,“如果你这次真的要选择,可以先报一个暑期班,在这期间,必须坚持上完全部课程,然后再决定要不要继续。”
总之,父母说的和做的是否一致,严重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父母只有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才更容易引导孩子。所以,确定的规则要尽量坚持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