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就能学习体谅

一、父母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就能学习体谅

以往批评孩子时,父母总是在表述孩子行为的对错。在孩子眼里,父母是高高在上的,自己与父母是不平等的。

当父母不去批评孩子的行为,而是和孩子分享感受时,孩子就会开始思考父母的状态和需求。

13岁的女儿乱发脾气。

暑假期间,13岁的女儿在家里打不开电脑光驱,打电话来问我。

由于是上班时间,我正在与客户交谈,告诉她暂时不方便立刻应答。她在电话里开始发脾气,高声地大喊大叫。由于电话漏音,旁边的客户听得一清二楚,让我非常难堪。

如果在以前,我会这样说:“别人上班的时候,你打电话大喊大叫,太糟糕了,什么毛病。我告诉你,下次不许你这样,太没礼貌了。”

于是她会歇斯底里地和我争执,不停地重申她的观点,直到谈话没法继续或者我去帮助她解决问题。有时她在电话中发脾气后,会直接挂掉电话。

这一直是个让我头疼的问题:为什么孩子总是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不能理解父母呢?

与客户的谈话结束后,我马上赶回家,在路上她再次打电话给我,我使用了直述式表述技巧清晰表达了我的感受:“刚才你打电话给我,在电话里大喊大叫。我在上班,旁边的客户听得清清楚楚,这让我非常尴尬。”

这是我第一次陈述自己的感受——“尴尬”。当我说完这句话,孩子安静了下来。我知道表述生效了。

回到家,破天荒地,她没有继续向我大喊大叫,也没有要求我立刻给她打开电脑光驱,而是笑着对我说:“妈妈,我饿了。”

我知道这是她认错的一种方式。虽然她还没有学会道歉,可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以前我没有让孩子知道我的感受,现在我明白,当我这样表述自己的感受时,反而能获得孩子的尊重。

点评

很多孩子的脾气非常大,对父母不太尊重,这与父母表述不满的方式有关。父母总是在评判孩子的行为不恰当,却没有把原因告诉孩子。所以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孩子不理解,不愿意接受父母的不满。

因此,不要简单地给孩子贴标签,说他“不知道尊重人”。父母要讲究方法,要给孩子学习尊重和体谅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