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什么不能做的同时,告诉他什么可以做
5岁的孩子在墙上乱写乱画。
妈妈:“你喜欢画画是好事情,只是在墙上画画,很难清洗,我觉得非常难看、不整洁。”(直述式表述)
妈妈:“我希望你可以把你的作品画在白纸上。”(建议式表述)
点评
当告诉孩子哪里没做好的时候,也要告诉他怎么做比较好。
14岁的儿子回家之后把袜子扔在地上。
(1)妈妈:“袜子放到地上,让我感觉家里比较乱。”(直述式表述)
妈妈:“如果你可以把换下来的袜子洗掉或者收起来,我会感觉好很多。”(建议式表述)
(2)妈妈:“袜子放到地上,让我感觉家里比较乱。”(直述式表述)
妈妈:“我需要你把换下来的袜子在洗之前放在这个筐子里,可以吗?”(建议式表述)
点评
有些问题孩子不在意,却让父母犯愁,需要父母主动想办法去解决。父母可以提前考虑一些供孩子选择的方法,不要被动地等待孩子来做改变。
12岁的儿子把自己看过的书放在大人的书桌上。
(1)爸爸:“你放了好几本书在我的书桌上,而我的书桌不是很大,这样让我在查找自己的资料或者书写材料时非常不方便。”(直述式表述)
爸爸:“我希望你可以在有空的时候整理一下你放在我这里的书。”(建议式表述)
(2)爸爸:“我看到在我的书桌上长期有一些你的书在做客。可是我的书桌不是很大,这样我就不能很方便地书写或者查找资料。”(直述式表述)
爸爸:“如果那些做客的书能够按时回家就好了。”(建议式表述)
5岁的女儿要涂口红。
不恰当表述
妈妈:“不可以,小孩子不可以涂口红。”
孩子的反应:为什么你可以涂口红,就是不给我涂?对我不公平。
参考表述
妈妈:“嗯,真是个爱美的小女孩。你希望自己更漂亮,妈妈理解!只是口红里面含很多化学物质,不太适合你这个年纪的小朋友用。”
妈妈:“你现在还小,暂时不能使用,这的确是有些遗憾。”
妈妈:“等你15岁生日的时候,我一定送你一支口红,祝贺你的成长,怎么样?”
孩子(表情放松):“好吧!”
点评
“5岁的女儿要涂口红”这个例子传递的信息:“可以涂口红,只是要长大点才可以。”
当直接告诉孩子“不可以”时,父母应该问问自己,这个“不可以”是否是自己真实的想法和需要?自己是真的想要告诉孩子不可以涂口红吗?
类似的话语模糊了孩子的很多观念,让孩子以为“想要涂口红是不对的”,甚至以为“爱美是不对的”……
父母要避免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为什么我想做什么,你都不同意?好累。”“有想法再也不和你说了,我自己直接去做。”一旦孩子有了这样的想法,父母就成了孩子梦想的刽子手。
告诉孩子什么时候“不可以”时,也要告诉他们什么时候“可以”。
不要直接否定孩子的任何想法,应该说“可以理解,这是没有错的,只是要多注意……”。这样,孩子的反应就是:我做什么爸爸妈妈都可以理解和支持,并且告诉我如果想要实现梦想,还需要注意什么样的问题。这样,孩子不会过度地坚持自我,他相信父母会和他在一起,帮助他实现梦想。
在我处理的个案中,有位女士因为离异产生严重抑郁。我在为她调整的过程中发现,她30多年来没有带过项链,因为很小的时候,她妈妈不断地说:“戴项链的都是一些不务正业的女性!”导致她甚至不好意思去买漂亮的衣服装扮自己。
其实,当时她妈妈只是因为家境贫穷,不能满足孩子爱美的心性而如此搪塞孩子。可孩子却因此背负了这么多年的错误认识,甚至导致对自我性别角色的压抑。
父母肯定孩子的想法,就是肯定他向往真善美的良好愿望。要尽量尊重孩子原有的梦想。很多父母甚至无法想象,当孩子拥有梦想的时候,他会多么努力和执着,又会给父母带来多少惊喜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