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绪决堤

一、情绪决堤

许多人从小被教导不要表达负面情绪:

当小女孩失去心爱的小狗而哭泣的时候,周围的人出于关爱会说:“别哭了,再哭就不好看了,别人就会不喜欢你了。”

当小男孩为一次跑步比赛失败而痛哭时,周围的人出于鼓励会说:“别哭了,失败有什么好哭的?男子汉大丈夫,下次再来。”

当孩子在学校老师误解,回到家失声痛哭的时候,家人出于安慰会说:“别哭了,哭也没有用,都已经发生了。”

在这些过程中,孩子们逐渐形成错觉:“我哭泣是不好的”“我难过是不对的”“我不舒服是别人不接受的,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这些孩子慢慢长大后,为了博得周围人的认同和喜爱,而“喜怒不形于色”,并以为这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于是,他们在很多方面长期压抑自己的感受,只愿意让他人看到快乐的情绪,当其他各种非喜悦类的情绪产生时,就不想让别人看到。

这些情绪产生后没有经过疏导,便开始在内心积压;一忍再忍,直到有一天忍不了,以愤怒的形式爆发出来,即“情绪决堤”。

这时的愤怒往往是假象。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情绪冰山原理”。水面下的“冰山”其实隐藏了很多累积的感受!

因此,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可能并不是真正的生气:害怕表现为生气,不好意思也表现为生气。这些感受累加在一起,便产生了喷涌而出的愤怒。

俗语说:“压垮骆驼的往往是最后一根稻草。”放下最后一根稻草的人总是很奇怪,这么轻的一根稻草,骆驼怎么就支持不住了呢?因为他不知道这头骆驼之前已经背负了太多的稻草了,而且没有及时地卸载。于是,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别人说:“怎么这么点小事也会让你发这么大的脾气?”

我们如果没有把愤怒下面的真实感受和需要表现出来,对方尽管出于好意对我们的行为暂时妥协,但并不是真正理解和接受了我们。如果长期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对方会无法理解,最终不再接受我们的这种方式。

以生活中一个常见的情景为例:

“当我难过的时候,你立刻走开了,我感觉非常生气,并且不想再理你。”

“当我难过的时候,你立刻走开了,这让我感觉很孤单,并且有些挫败。我真的很需要在这个时候得到你的陪伴和理解,哪怕你一句话也不说,静静地握着我的手就好。”

品读一下这两句话,前者是冰山上的“情绪决堤”式表述,后者是冰山下真实情绪的表述,两者的效果,一看便知。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情绪冰山之下封存的真实感受,才能让他人更加清晰地了解我们的状态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