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孩子和父母是不同的两个人

第一节 允许孩子和父母是不同的两个人

生活中,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和自己齐步走,然而,这个齐步走并不容易,因为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

很多父母说,现在的孩子真的没法教,不知道该怎么教才能让孩子接受。

一位妈妈,小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妈妈工作繁忙,睡前几乎没有听过妈妈讲故事。她不希望自己的遗憾出现在女儿身上,于是尽心地给女儿讲故事。

有一次,妈妈给女儿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讲完了,女儿看着妈妈湿润的眼眶,惊讶地问:“妈妈,您怎么了?”

妈妈说:“难道你不觉得这个小女孩又善良又可怜吗?”

女儿撇撇嘴说:“她不可怜,她活该!她为什么非要卖火柴,而不卖打火机呢?”

相信大家听了这个故事都会哑然失笑——时代不同了。

还有的孩子听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后,第一个疑问是:“什么是缸?”当搞清楚了“缸”是什么,孩子又说:“游乐园多好玩呀,干吗要去那里玩,那里有什么好玩的!他一点都不聪明,不会玩!”

听到孩子的这些回应,我们除了无奈一笑,还要明白,时代在发展,我们已经不能够完全照搬以前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了。

在我家附近有一家大排档,档主是位老大姐。从一开始租用一张桌子在别人的快餐店前卖豆浆,到一年后租到一个小排档的铺位售卖早餐、消夜,两年后开始做快餐,四年后她的铺位扩大了三倍。我一直是她家的常客。老大姐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可她的努力和认真令我十分钦佩。多年以来,我一直在很多企业“内训”的课程中分享她的故事。她的经历鼓舞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

陈生,广东湛江人,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清华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1984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州一个政府机关工作,三年后他毅然决定下海经商。他的第一个商业作品是“天地壹号”,第二个商业作品是“壹号土猪”,他认为卖猪肉比卖电脑、卖手机的技术含量要高得多。

如果养猪只是简单重复,那么他多年的教育也就失去了价值;如果养猪可以养出科技含量,让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业有科学价值,这就是值得提倡的。

父母是否能够接受孩子选择这样的未来呢?父母是否能看到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呢?如果父母的价值观不能够跟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那么孩子就可能受到不良的影响和禁锢。

但如果这个时候,孩子看到了他自己的路,父母是否愿意给他机会尝试呢?

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没有机会尝试的孩子,永远学不会负责。

(2)如果要让孩子学会尝试,并为他自己的尝试负责任,就需要给他一定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允许他尝试。

(3)如果允许孩子尝试,父母的安全底线是什么?父母的原则是什么?允许的范围又是什么?

这里包含两个概念:

①要适当满足孩子的需要,允许他和父母是不同的两个人。

②父母要设定适当的底线,作为孩子尝试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