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科索沃战争时期的欧俄外交
冷战结束后,北约介入科索沃,这导致俄罗斯和西方世界的关系出现了最为严重的危机。这场危机始于一场标志性的行动。1999年3月24日这天,第一批巡航导弹刚击中塞尔维亚,俄罗斯总理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Yevgeny Primakov)就中止了前往美国的访问,并且命令飞行在大西洋上空的飞机调头返航。同年四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出警告,俄罗斯可能会投入军事力量,“一场欧洲大战甚至是世界大战”随时会爆发。[1]1999年6月12日,200名俄罗斯伞兵组成的小分队在北约部队到达之前占领了普里什蒂纳(Pristina)机场,这一威胁的严重性变得十分明显。至此,俄罗斯和北约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军事对峙。
本章力图阐明:俄罗斯与北约及美国关系的破裂为何会与欧俄外交合作的蓬勃发展同期发生。
欧盟和俄罗斯在科索沃战争爆发时,都受到了国内经济、政治的双重挑战,此时,他们发现了相互合作的可能性。由于俄罗斯派往科索沃的使者维克多·切尔诺梅尔金(Viktor Chernomyrdin)和代表欧盟出席协商的芬兰总统马尔蒂·阿赫蒂萨里(Matti Ahtissari)共同制定了一项和平计划,科索沃危机才得以解决。
本章认为,欧盟和俄罗斯能够开展重大合作,除了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和北约及美国的关系出现最为严重的危机这一原因之外,还有科索沃危机这个催化剂。科索沃之所以能成为欧俄关系的催化剂,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俄罗斯领导人认为欧盟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既不好战,也不热衷于外交。1999年3月初,由于一桩贪污丑闻,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解散,导致欧盟缺乏领导。因此,俄罗斯更加坚定地认为欧盟是一个被动的角色。科索沃危机达到顶峰时,俄罗斯领导人大声斥责北约“侵略性”行为,而欧盟却仍是俄罗斯可接纳的西方伙伴。
第二,德国担任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国。同俄罗斯一样,德国也反对地面战争。因此,在德国担任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期间,俄罗斯领导人认为欧盟是科索沃战争之前和期间可接纳的西方合作伙伴,这促进了欧俄外交的发展。同时,德国和俄罗斯关系密切。自1998年俄罗斯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以来,德国一直是俄罗斯最大的债权国。此外,德国总理、欧洲理事会主席格哈德·施罗德(Gerhard Schroeder)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关系密切,这也促进了欧盟与俄罗斯的合作。
第三,叶利钦政府集中于解决国内问题。因此,在单独处理科索沃危机方面,俄罗斯面临两大困难。其一,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国家杜马(State Duma)利用科索沃战争激起民众对叶利钦总统的谴责。1998年3月,国家杜马带头弹劾叶利钦总统,严重威胁叶利钦的总统地位。其二,俄罗斯受到199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从这两点来看,俄罗斯与欧盟合作是平息战争的良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