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俄关系的新进展
尽管车臣战争爆发,但许多欧洲重要领导人却开始对俄罗斯更为宽容。欧盟对这场战争袖手旁观,最明显的表现是欧洲理事会决定重新考虑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俄罗斯执政者对欧盟的合作心存感激,但欧俄人权组织(European and Russian human rights community)却对欧洲领导人的转变日益感到不满。
虽然最初公开反对了车臣战争,可在接下来的欧俄峰会前夕,法国却一直在与俄罗斯接触。法国外交部长于贝尔·韦德里纳和财政部长洛朗·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对法国因此而受到的谴责不予理会。他们称赞俄罗斯是安全与稳定的保证。他们说:“如果俄罗斯变得贫穷、混乱和不稳定的话”,欧洲的安全“是不可能实现的。俄罗斯的不稳定问题(可能)也会蔓延到欧洲”[114]。尽管俄罗斯在车臣侵犯人权,但法比尤斯和韦德林还是努力地进行着调和,让欧盟保持其欧洲价值观捍卫者的身份的同时,与俄罗斯维系关系,收获地缘政治利益。他们说:“为了帮助俄罗斯,欧盟不必对俄罗斯在车臣的不当行为视而不见。与一些批评人士所说的相反,我们不存在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矛盾,即欧洲价值观与欧洲地缘政治利益之间的矛盾。我们根本不赞成俄罗斯迄今为止处理车臣问题的方式,但我们同样从内心深处愿意帮助俄罗斯,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115]
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万诺夫提出了两个理由,试图说服西方改变与俄罗斯的关系,这被认为是在鼓励更多西方领导人效仿韦德里纳和法比尤斯。首先,伊万诺夫试图通过提醒欧洲政界人士欧洲东南部的恐怖主义危险来说服西方领导人,俄罗斯和西方面临着恐怖主义这一共同的敌人。他说:“不仅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将再次动荡,极端主义的转移也将开始蔓延到所有西欧国家。”[116]其次,伊万诺夫把俄罗斯描述为寻求团结的恐怖主义受害者。他说:“在北高加索的反恐行动是被迫的,不得不说,是对恐怖主义挑战的迟到反应。这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是一场反对车臣人民或伊斯兰教的战争。在车臣受训的雇佣兵们正准备把极端主义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117]
他劝告西方“与俄罗斯进行诚实和建设性的对话,而不是呼吁对俄罗斯进行惩罚,甚至将其从欧洲除名”[118]。
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试图在5月29日于莫斯科举行的峰会之前,调整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这被视为是对伊万诺夫的回应。普罗迪称,“无论如何,俄罗斯和欧盟都是重要的经济伙伴”,并强调“车臣问题不会是峰会的主要议题”[119]。他说:“我们必须双手紧握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展开全面性的对话。”[120]峰会当天,普罗迪称,欧盟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非常稳固,足以经受非常现实的,甚至尖锐的分歧。这就是为什么我要与你们分享一些关于我们关系中所谓的车臣问题的看法。我们从未挑战过俄罗斯打击恐怖主义、维护领土完整的权利甚至义务……(我们)一直对我们眼中的问题表示强烈关切。滥用武力,使平民遭受巨大痛苦……这些人道主义问题都是由这次行动所造成的。如果我们当时不做出反应,那么就背离了我们最重要的共同价值观”[121]。
尽管普罗迪要求俄罗斯政府“坚决执行其所提出的事项”,停止车臣战争,但他同时强调了俄罗斯作为合作伙伴的重要性。他夸口说,欧盟和俄罗斯就像“威士忌加苏打”,因为它们是互补的。[122]普罗迪强调合作伙伴“巨大的经济合作潜力”[123]。峰会的联合声明反映了普罗迪的温和立场,表明车臣战争已被边缘化。根据该声明,欧盟表达了“众所周知的担忧”,并欢迎“俄罗斯领导人达成政治解决方案的想法”[124]。同时,声明还表示了欧盟领导人和普京对“逐步发展双方关系”的兴趣。[125]
普罗迪在峰会上对俄罗斯态度积极,这显得出人意料。普京对此表示感谢,他称:“欧洲团结一致所表达的基本立场也是(俄罗斯)政策的基础。”[126]和普京一样,俄罗斯总理米哈伊尔·卡西亚诺夫(Mikhail Kasyanov)对欧盟表示赞赏,认为他们在“俄罗斯领导层加强关注车臣局势的时候增进了理解”[127]。
除了欧俄峰会上的积极氛围之外,6月19日和20日,欧洲理事会还发布了一份宣言,这一宣言标志着自1999年12月的上一次峰会后欧盟对俄罗斯立场的反转。宣言建议,重新审查以前实施的制裁。欧洲理事会邀请欧盟委员会7月份在总务理事会(General Affairs Council)会议上“审议(《对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技术援助》和其他文件的情况),并做出必要的决定”[128]。该宣言表达了欧洲理事会想要建立“牢固并且健康的(欧俄)伙伴关系”的意愿,建立这种关系“需要以相互信任为基础,进行开放性对话”[129]。
俄罗斯人权组织的代表谴责西方在车臣战争仍在继续的情况下仍然对俄罗斯态度友好。欧洲理事会议会大会俄罗斯代表团成员、杜马代表谢尔盖·科瓦列夫(Sergey Kovalev)拥护人权。他呼吁,对俄罗斯在车臣的行为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并建议“应该将俄罗斯从欧洲理事会除名”[130]。他谴责俄罗斯是“北高加索地区的罪魁祸首”,并间接贬低欧洲理事会议会大会对俄罗斯的投票禁令,称:“在谈论制裁一个国家的时候,对它的卑躬屈膝、奴性十足的国家杜马代表大加羞辱是毫无意义的。”[131]
科瓦列夫提出异议后,500名欧洲和俄罗斯的知识分子以及政治家签署了请愿书,谴责欧盟对俄罗斯的立场。签署请愿书的活动是由法国和西班牙的两位哲学家安德烈·格卢克斯曼(Andre Glucksmann)和何塞普·拉莫内达(Josep Ramoneda)在欧俄峰会一个月前发起的。首先,请愿书批评了政客们不作为、采取双重标准以及面对车臣问题时保持沉默。请愿书签署者们批评西方政客们“谴责前塞尔维亚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Slobodan Milosevic)的行为的同时,却让普京在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时候有机会能与英国女王喝茶”[132]。格卢克斯曼认为,与俄罗斯在车臣的军事行动范围相比,西方领导人们对待普京异常积极,这显得格外突兀,特别是考虑到格罗兹尼的局势“比萨拉热窝更糟”的情况下。[133]第二,签署者们谴责欧盟要启动欧俄能源对话的计划。他们表达了自己“对这一短期算计的担心,这场算计令一个民族的牺牲显得毫无意义,而且是对(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的赞扬:他通过谈判达成了一项宏伟的能源协议”[134]。签署者们谴责这一备受期盼的能源协议的道德性,他们反问,是否“以生命交换能源……就是对欧洲文明的最终定论”[135]。2000年10月,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主持了欧俄能源对话峰会,签署者们敦促时任欧洲理事会主席的他“开诚布公地”提醒普京尊重国际人权公约。[136]
峰会召开三天前,俄罗斯非政府组织“纪念碑”(Memorial)和国际人权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Human Rights)也加入了批评的行列,谴责欧盟对俄罗斯采取的合作立场。这些人权组织认为,应该以普京在车臣的反人类罪行起诉他。[137]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欧洲和中亚分部代理主任同样批评了欧盟对俄罗斯的态度,他敦促欧盟“如果希望在人权问题上保持信誉”,就应该采取行动。[138]尽管欧盟经受着这些批评,但正如下文所示,事实上,比起道德良知,实用主义更为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