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后对车臣问题的沉默

四、“9·11”后对车臣问题的沉默

9月11日,美国所发生的恐怖袭击彻底终结了欧盟对俄罗斯车臣战争的谴责。这一恐怖袭击对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产生了两个重大影响。一方面,克里姆林宫认为俄罗斯在车臣的行为是国际反恐斗争的一部分,而袭击行为为这种说法提供了可信的依据。另一方面,它令俄罗斯成为西方在“全球反恐战争”中的盟友,向美国政府提供支持。在恐怖袭击发生后,普京是最早向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Bush)致以慰唁的国家元首之一。

车臣人权问题总统特别代表弗拉基米尔·卡拉马诺夫认为,“9·11”事件后,西方对车臣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指出,俄罗斯在欧洲理事会议会大会和欧洲理事会部长委员会的人权代表“发现,对于我们在车臣共和国的行动,他们的态度有了重大转变”[156]。俄罗斯外交部长伊戈尔·伊万诺夫赞同这一观点,在与美国驻俄罗斯大使亚历山大·弗什鲍(Alexander Vershbow)会晤时,伊万诺夫称,“‘9·11’事件影响了西方普遍的思维方式”,令他们认为“在面对新的威胁的时候更加需要团结一致”[157]

俄罗斯利用“9·11”事件,将其在车臣的军事行动描述为全球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的一部分。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Sergei Ivanov)称:“不仅在车臣,莫斯科多年来一直在与恐怖主义作斗争。”[158]在宣布俄罗斯已准备好向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提供金融、军事和技术援助的时候,他做出了加冕的手势,代表着俄罗斯与美国在面对恐怖主义时的合作。[159]“9·11”事件发生大约两周后,普京在德国议会发表演讲,强调共同努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必要性。普京着重指出:“恐怖主义、民族仇恨、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在任何地方都有着相同的根源,都带来了同样的恶果。”[160]因此,“应对这些问题的措施也应该是普遍的”[161]

施罗德接受了俄罗斯总统对车臣战争的解释。两天后,他宣布,必须根据美国受到的袭击重新评估车臣冲突:“关于车臣,世界舆论将有,并且必须有,一个更为不同的观点。”[162]然而,他并没有解释应该如何实现这一观点。普京十分欢迎施罗德对车臣战争立场的改变,普京说:“我越了解他,就越感到惊讶。我并没有要求他这样改变自己的立场。”[163]

在2001年10月3日的欧俄峰会上,欧盟和俄罗斯联合发布声明,表示双方将合作,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根据该声明,欧盟和俄罗斯关系应“利用业已形成的势头,加强合作,增进战略伙伴关系”[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