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加里宁格勒争端的障碍

二、解决加里宁格勒争端的障碍

罗戈津力争在丹麦担任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期间解决加里宁格勒问题,但两件事情的发生令他的努力黯然失色。首先,10月23日莫斯科杜布罗夫卡剧院(Dubrovka)被围困,115名人质被麻醉气体杀害。[40]欧盟感到难以对此次围困事件做出回应。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丹麦发表了一份关于此次人质危机的声明,该声明的作者也表示,这篇文章“措辞非常含糊,因为就像当时的俄罗斯民众一样,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是谁做的”[41]

第二件事情则是,在距欧俄峰会不到两周内,世界车臣大会(World Chechen Congress)将在哥本哈根召开。此次大会于10月28日举行,组织者分别是丹麦的一个名叫大屠杀和种族灭绝研究中心(Centre for Holocaust and Genocide Studies)的非政府组织,以及车臣前总统阿斯兰·马斯哈多夫的欧洲代表艾哈迈德·扎卡耶夫(Akhmed Zakayev)。[42]大约100名俄罗斯和车臣人权积极分子参与了此次大会。

大会威胁要破坏原定由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丹麦所主持的欧俄峰会。克里姆林宫感到异常愤怒,指责丹麦政府支持车臣的恐怖分子。普京称,主席国丹麦利用大会,“为车臣叛乱分子筹集资金”,并认为正是这些叛乱分子围困了莫斯科杜布罗夫卡剧院。[43]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瓦列里·洛希宁(Valery Loschchinin)对丹麦驻俄大使拉尔斯·维辛(Lars Vissing)发出了抗议声明,指责丹麦政府“与车臣恐怖分子勾结”,并强调这“损害了俄罗斯的利益,给双方关系带来了最为严重的后果”[44]

直到看到俄罗斯外交部的网站上的一则声明,称除非丹麦禁止世界车臣大会的召开,否则普京将不会出席欧俄峰会,丹麦外交部才知道此次大会的存在。[45]在与俄罗斯驻丹麦大使尼古拉·博尔久扎(Nikolai Bordyuzha)会晤时,丹麦外交部长努力做出解释,说他无法为筹划此次大会的丹麦非政府组织所邀请的人承担责任。[46]但为时已晚,克里姆林宫认为这次大会是一种挑衅,因为普京正在对丹麦进行国事访问。大会召开的时候,俄罗斯正好在为杜布罗夫卡剧院人质危机中的受害者进行哀悼,这令本已紧张的欧俄关系雪上加霜。[47]普京的总统助理兼欧俄关系特使谢尔盖·亚斯特列任布斯基(Sergey Yastrzhembsky)宣布,丹麦政府在俄罗斯为受害者们哀悼的时候仍决定举行大会,克里姆林宫对此感到“十分愤怒”。他批评丹麦政府的决定“不顾他人感受,并且是一种亵渎的行为”[48]

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丹麦做出了让步,可见此次危机的严重程度。为了避免对抗,担任欧洲理事会主席的丹麦首相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和外交大臣佩尔·斯蒂·默勒(Per Stig Moeller)决定,欧俄峰会将在布鲁塞尔而不是哥本哈根举行。[49]拉斯穆森对于未能满足克里姆林宫的要求表示抱歉和“遗憾”,由于丹麦宪法规定了言论和集会自由,因此无法取消车臣大会。[50]

尽管存在这些障碍,解决加里宁格勒争端的相关谈判却获得了进展。11月5日,在布鲁塞尔,罗戈津同欧盟对外关系委员、扩大委员会专员和司法与内政事务委员,以及丹麦外交部一名代表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丹麦的官员进行了会晤,会后,罗戈津阐述了俄罗斯关于解决加里宁格勒问题的提议。[51]欧盟委员会提出了所谓的《便利过境文件》(Facilitated Transit Documents,FTDs),该文件能让俄罗斯公民在加里宁格勒和俄罗斯之间乘火车往返而无须签证。[52]《便利过境文件》适用于经常在俄罗斯主要领土和加里宁格勒之间进行往返的俄罗斯公民。[53]俄罗斯外交部批评该文件为签证的替代品,发给的“俄罗斯公民数量有限,范围不明”[54]。罗戈津的反对体现在他的声明中,他说除了乘火车往返外,这项提议还需要“完善”,往返途径应该包括公路。那样俄罗斯人才会接受这种“替代签证的制度”[55]

在欧俄峰会上,双方各自在加里宁格勒问题上做出了妥协。峰会后发布了联合声明,概述了通过执行必要法律,来建立《便利过境文件》,安排人员和货物进出加里宁格勒的计划。[56]根据该声明,欧盟将于2003年7月1日前推出建立《便利过境文件》的法律。有两种限时的《便利过境文件》:一种是允许俄罗斯公民通过各种交通方式进行直接过境和多次往返;另一种则是允许他们乘坐火车通过立陶宛进行单次往返。[57]

尽管欧盟与俄罗斯各自在加里宁格勒问题上做出了妥协,但在新闻发布会上,双方政治观念和礼节观念的巨大差异变得显而易见。联合声明中指出,欧盟和俄罗斯在“对抗恐怖主义的战争”中是“团结一致的”。这份声明更像是政治辞令而不像是实用主义的言论。对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这一问题,普京的看法是:“那些宗教极端分子和国际恐怖分子计划在全世界建立伊斯兰国;……车臣只是他们计划的第一步。”[58]根据普京的说法,宗教极端分子和国际恐怖分子都决心杀害所有非穆斯林。在回答《世界报》(Le Monde)记者的提问时,普京激进地表示:“如果你决心成为一个彻底的伊斯兰激进分子,并准备好接受割礼,那么我邀请你去莫斯科。在这个领域我们也有专家。”[59]

主持峰会的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在一片尴尬的寂静中听着普京的讲话。显然,在世界车臣大会引起争议后,他尽量避免再次与普京发生对抗。[60]新闻发布会上,欧盟委员会发言人乔纳森·福尔(Jonathan Faull)批评普京的言论“完全不恰当”[61]。欧盟对外关系总司的一名前发言人说,欧盟委员会对普京的言辞感到“震惊和怀疑”[62]

媒体认为,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丹麦之所以对普京的言论态度温和,是为了避免危及欧盟与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问题上的解决方案。峰会结束一天后,欧盟对外关系委员彭定康为主席国丹麦辩护,反驳这些指控。[63]他说,在讨论了车臣冲突的十次欧俄峰会中,有六次“都没有主席国像丹麦这样,全面而主动地提起车臣问题”[64]。彭定康的言论表明,担任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的成员国会把不同的事情设置为优先事项。这种设置优先事项的做法可能会由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决定。至于决定其优先事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则不在本书研究范围内。这种做法同样对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有影响。在接下来对“欧洲睦邻政策”进行讨论后,本章将全力说明理事会轮值主席国对欧俄关系的影响。下一节将阐明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一些根本差异,这些差异逐渐成为它们“战略伙伴关系”中产生对抗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