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克服欧俄关系中的车臣问题[1]

第2章 克服欧俄关系中的车臣问题 [1]

1999年秋至2001年秋,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从第二次车臣战争时的激烈冲突,演变成了怪异的相互取悦。在第二次车臣战争的最初几个月里,欧盟对俄罗斯在车臣侵犯人权的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指责,并最终对其实施了制裁。在欧洲委员会议会大会(Parliamentary Assembly of the Council of Europe,简称PACE)上,俄罗斯被暂停投票权,使得双方外交官之间的激烈交锋达到高潮。2000年10月前,情况却已经完全改变。双方关注的焦点原本是车臣的对抗局面,后来转移到了如何让俄罗斯新任总统普京与欧盟政治家们发展友好关系上。

本章主要研究欧俄外交关系从车臣战争时的对抗到后来的重大突破这一转变。文中指出,这一转变是由三个因素造成的。首先,由于自身内部的分歧,欧盟敦促俄罗斯停止战争的能力遭到了削弱。虽然一些欧盟机构对俄罗斯在车臣的行为明确表示谴责,并施加制裁,但一些欧盟主要官员和国家首脑却采取了更为宽容的态度。这种态度的不一致虽然削弱了欧盟的地位,却为欧盟与俄罗斯之间修好关系提供了方便。

欧盟开始将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置于人道主义关怀之上。图奥马斯·福斯伯格(Tuomas Forsberg)和格雷姆·赫德(Graeme P.Herd)承认欧盟优先考虑政治和经济利益,他们认为,两次车臣战争期间,欧盟“为了加强与俄罗斯的关系,牺牲了对自身规范议程即人权保护的连贯、系统的推进”[2]。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经济因素导致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权力平衡发生转移。一方面,俄罗斯的经济复苏令其不像1998年金融危机后那样,容易受到国际压力的影响。这一复苏给欧洲企业带来了压力,它们本想利用俄罗斯油气领域现代化带来的机遇为自己谋利。另一方面,欧盟即将进行的扩张也增加了人们对能源安全的忧虑。这一当务之急,令双方焦点从车臣的对抗局面转移到了2000年10月欧俄能源对话(EU-Russian Energy Dialogue)的发起上。

2001年9月11日及之后发生的恐怖袭击,为俄罗斯执政者将征服车臣描述为反恐行动提供了可信度。欧盟领导人接受了这一解释,并加强了与俄罗斯在国际恐怖主义问题上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