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归路
欧盟对俄罗斯实施限制性措施的审议既没有解决危机,也没有影响俄罗斯政府对乌克兰的外交政策。因此,2014年3月,欧盟领导人见证了克里米亚投票回归俄罗斯,欧盟谴责俄罗斯分裂乌克兰的这种行为,对俄罗斯采取了更为广泛和严厉的限制措施。与此同时,自橙色革命和2004年政治危机以来,欧盟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降到了最低点。
鉴于普京计划在克里米亚(Crimea)举行公投,欧盟对俄罗斯的立场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范龙佩和巴罗佐在一份联合声明中提到,29位欧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都表达了公投既与国际法也和乌克兰宪法相矛盾的观点。欧盟谴责“俄罗斯无端侵犯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呼吁俄罗斯撤军”[91]。欧盟高级代表凯瑟琳·阿什顿表示,应该对俄罗斯的行为有所回应。她表示:“你不能只是坐下来谈这种情况会发生。首先,我们必须非常仔细地考虑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并且要做出回应……我们也一直试图向俄罗斯发出强烈的信号。”[92]
3月17日,欧洲理事会有关乌克兰的结论正式采纳了这些声明的观点,其中说到欧盟不承认“在克里米亚举行的非法公民投票”[93]。欧盟理事会指出,克里米亚的公民投票是在民间活动分子和记者受到恐吓、乌克兰电视频道被黑、进出克里米亚的民用交通遭到破坏,且武装士兵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的。[94]因为克里米亚事件,欧洲理事会决定采取其他限制性措施,例如对破坏乌克兰领土完整、主权和独立的个人进行旅行限制和资产冻结。理事会敦促俄罗斯撤军,并与乌克兰政府展开谈判,寻求冲突的解决方案,从而缓和局势。[95]理事会警告说,如果俄罗斯未能缓和局势,“欧盟和俄罗斯在广泛经济领域的关系将受到额外和深远的影响”[96]。理事会强调欧盟愿意参与“建设性对话”,并且承诺“在共同利益和尊重国际法的基础上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97]。理事会强烈谴责了当时的欧俄关系,“对俄罗斯的行动与这些目标相矛盾表示遗憾”[98]。
欧洲理事会的结论非常重要。声明发表几天后,欧盟开始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凯瑟琳·阿什顿宣布:“俄罗斯迄今未与乌克兰进行谈判,我们感到遗憾。由于俄罗斯没有采取积极措施,我们今天决定……对21名应为破坏或威胁乌克兰领土完整、主权和独立的行为负责的个人采取额外的限制性措施。”[99]在这种情况下,阿什顿间接向俄罗斯政治领导层表示:“现在还可以避免这种消极情况的发展,并扭转当前的局面。”[100]范龙佩解释了欧盟实施签证禁令和扩大资产冻结的原因。[101]他反驳俄罗斯政策制定者对这些限制性措施的指责,并宣称:“制裁不是报复,而是外交政策工具——他们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我们的目标是阻止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行动,恢复乌克兰的主权——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协商一个解决方案。”[102]
克里米亚公投两天后,普京对国家杜马代表、俄罗斯联邦委员会(Federation Council)成员和民间社会代表的讲话中透露了俄罗斯与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公开对抗。他表示不接受西方对公投的谴责。他说,确定克里米亚未来的政治取向是在“完全遵守民主程序和国际规范”的情况下进行的。[103]普京认为:“克里米亚一直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基于真理和公正的坚定信念。”[104]为了突出乌克兰并入俄罗斯的重要性,普京提到了该地区加入乌克兰的非法性。他表示:“这项决定明显违反了现有的宪法规定……当然,在一个极权主义国家里,没有人会去关心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Sevastopol)的公民。”[105]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执政者对这些制裁予以回应,担心这些限制性措施会对俄罗斯的经济产生影响。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谴责西方所提出的制裁措施是“仓促和考虑不周的”[106]。经济发展部副部长阿列克谢·利哈切夫(Aleksey Likhachev)表示,俄罗斯经济部希望“有针对性地实施政治制裁,而不是制定一个影响经济贸易的计划”[107]。利哈切夫强调,俄罗斯将对欧盟和美国实施制裁,作为对惩罚性经济措施的报复行动。他表示:“我们的制裁措施当然是类似的”[108]。这不是空洞的言辞。俄罗斯国家杜马颁布了一项立法,冻结美国和欧盟的企业和个人的资产,以防克里米亚公投后欧盟对俄罗斯实施制裁。[109]起草立法的安德烈·克利萨斯(Andrey Klishas)在一份谴责西方对俄罗斯事务进行外部干预的声明中说道,这将给总统和政府提供机会,“捍卫我们的主权不受威胁”[110]。
克里米亚公投刚刚结束,欧盟就暴露出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存在的分歧,以及在应对危机方面的无能为力。在欧洲和美国政客举行的年度会议上,爱沙尼亚总统托马斯·伊尔维斯(Toomas Ilves)和意大利外交部长费德里卡·莫盖里尼(Federica Mogherini)在一场关于欧盟应对乌克兰危机的辩论中发生冲突。伊尔维斯批评欧盟对克里米亚坐视不管,他认为对俄罗斯实施的签证禁令,只是给了俄罗斯“一个轻微的惩罚”。根据伊尔维斯的说法,俄罗斯“嘲笑了这一应对措施”[111]。他的应对引发了与莫盖里尼的激烈辩论,莫盖里尼冷嘲热讽地驳斥了伊尔维斯的言论,反问他道:“那么,让我们轰炸俄罗斯?解决方案是什么?”伊尔维斯回道:“欧盟首先应该保护我们自己,因为一旦你开始吞并领土,有什么理智的理由让人相信将来不会继续下去?”[112]卢森堡总理泽维尔·贝特尔(Xavier Bettel)总结了欧盟关于克里米亚吞并的辩论,并指出“28个欧盟成员国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113]。正如本书第2章和第3章所示,欧盟内部对俄罗斯立场的分歧削弱了其在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对莫斯科制定统一政策的能力。同样受到制约的是,欧盟在应对乌克兰危机时缺乏共同立场令其受到了同样的制约。
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导致了欧盟与俄罗斯关系的破裂。因乌克兰问题,欧盟与俄罗斯取消了原定于7月举行的峰会,这是两个战略伙伴之间对抗最激烈的标志。[114]此外,欧洲理事会决定,俄罗斯和欧盟个别成员国之间的双边会议将不再举行。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将不参加普京在索契(苏联城市)主办的G8峰会。[115]因此,转移到布鲁塞尔举行的峰会只有七国集团参加。此外,欧盟成员国的外交部长拒绝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外交政策会议。[116]莫斯科与西方关系危机达到顶峰的另一个标志是,俄罗斯被排除在八国集团之外。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在评论这一决定时表示:“八国集团不仅是一个经济共同体,也是一个价值观相同、尊重国际法的共同体。”[117]虽然欧盟与俄罗斯的对抗处于高潮,但欧盟与乌克兰于3月21日签署“欧乌《联合协议》中的政治条款”时,欧盟同乌克兰进行一体化的真正意图得到了确认。[118]
俄罗斯执政者嘲笑欧盟对乌克兰的外交政策能力受限。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卢基扬诺夫谈到制裁的影响是有限的,他说:“西方可以给俄罗斯经济压力,但是没有人,尤其是欧洲,能够给出真正有效的制裁,因为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制裁有利也有弊。”[119]与此同时,卢基扬诺夫指责了欧盟应对这场冲突的举措,他说道:“作为一个国际参与者,欧洲已经向世界表明他在政治上的失败。”[120]俄罗斯前外长伊戈尔·伊万诺夫提到欧盟面对乌克兰危机的无能为力时,和卢基扬诺夫一样,嘲笑制裁是“软弱的表现。他们证明了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是无法解决复杂问题的”[121]。
欧盟与俄罗斯关系的紧张,进一步反映在俄罗斯政府对实施制裁的报复上。在圣彼得堡举行的经济论坛上,普京警告称:“由于全球政治相互依存,作为政治压力的工具,经济制裁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最终会对实施制裁国家的商业和经济造成影响。”[122]普京说到做到。三个月后,对于那些对莫斯科采取限制性措施的国家,俄罗斯对他们的农产品实施了进口禁令。[123]
普京谴责了欧盟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立场,以及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他谴责西方“试图报复我们,因为我们拥有并且维护独立的立场,敢于言说,不虚伪”[124]。普京批评西方“行为野蛮、不负责任,不够专业,越过了红线”[125]。他指责欧盟在2004年干涉乌克兰国内政治违反了法律。据普京说:“在总统选举期间,必要的候选人是强行选出来的,他们想出了一种法律没有规定的第三轮投票。这是荒谬的,是对宪法的嘲弄。”[126]普京指控欧盟背叛了俄罗斯,称“他们投入组建了一支有组织、装备精良的武装部队”[127]。他表示:“这些行动的目标是反对乌克兰和俄罗斯,以及欧洲的一体化。与此同时,俄罗斯正努力与我们在西方的同盟进行对话。我们不断提议在所有关键问题上进行合作……我们希望加强信任,使我们的关系平等、开放和公平。但我们没有看到相应的措施。相反,他们多次欺骗我们,背着我们做决定,仅仅通知我们既成的事实。”[128]
普京对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看法,表明了欧盟和俄罗斯在该问题上所形成的对抗的严重性。
卢基扬诺夫在乌克兰危机中对西方所持的对抗态度不亚于普京。他说,西方“没有及时明白,俄罗斯不是仅仅把乌克兰问题看作是一条红线,更是一条双实白线”[129]。在谈到涉及政权更迭的橙色革命时,卢基扬诺夫继续说:“当俄罗斯看到邻国乌克兰受到欧洲和美国的诱惑而采取其他原则时,协议达成的可能性就消失了。莫斯科采取了相应的行动,不惜代价,甚至没有考虑到和西方的关系受到削弱的危险。”[130]
亲俄分裂分子在乌克兰东部击落一架客机,这标志着欧俄关系的恶化不可逆转。这架客机的坠毁迫使欧盟对俄罗斯实行进一步的制裁。[131]德国外交部长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在这场灾难后就欧俄关系的发展发表了评论,他说:“MH17航班的坠毁完全改变了局势。我们需要严肃而独立地解决这一问题。所有外交部长都知道需要采取共同行动。实施制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制裁,制裁也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方,但毫无疑问,在过去几周,俄罗斯领导层在遏制分裂分子方面做得还不够。因此……我们准备加大对莫斯科的压力,迫使俄罗斯做出改变,参与到缓和紧张局势的行动中来。”[132]
施泰因迈尔的话很有分量。在他发表声明一周后,欧盟对俄罗斯实施了迄今最严厉的制裁——“禁运武器,禁止某些敏感技术出口,禁止俄罗斯国有银行在欧洲资本市场出售债券和股票”[133]。然而,这些制裁只是短期之内的解决办法,无法充作长期的、可持续的解决办法来缓解欧俄关系中的主要冲突根源。
然而,欧盟试图通过制裁使俄罗斯政府迫于压力,遏制乌克兰东部分裂势力,结束乌克兰危机,目前效果并不明显。施泰因迈尔的声明已经暗示了这一点,即限制性措施既不是“为了制裁而实施的制裁手段,也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134]。与此同时,在欧盟雄心勃勃,企图迫使俄罗斯改变其外交政策的尝试中,制裁似乎是其唯一可以动用的手段。制裁的效果尽管不明显,但仍对俄罗斯的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2014年初,在不考虑2009年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卢布贬值、通货膨胀和增长放缓(199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都是制裁产生的部分后果。[135]理查德·萨克瓦教授正确地指出:“制裁的影响非常严重,(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事实上,制裁只是排除了双边对话和达成双方满意结果的可能性。”[136]
正当人们对实施制裁产生各种思索时,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米哈伊尔·马尔格洛夫(Mikhail Margelov)就欧盟未能从俄格战争中吸取教训发表了评论。据马尔格洛夫说:“在2008年8月,俄罗斯参与了由萨卡什维利政权挑起的战争……维持该地区和平……这让每个人都清楚地认识到,俄罗斯不仅可以站出来发声,也能在国家利益受到威胁时使用武力。”[137]
他声称乌克兰危机将“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继续下去”[138]。他言辞激烈地质问,这场危机是否会“导致新的冷战,并严重削弱俄罗斯和欧盟之间的各方面关系”[139]?为了不危及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他提到了欧盟与俄罗斯经济相互依赖能够带来的共同利益。他表示:“每个国家都寻求使其贸易关系多样化,减少其在全球市场上的风险。但谁会愿意失去经过时间考验、拥有庞大市场的经济伙伴呢?俄罗斯对向(欧盟)出口能源的兴趣,与欧盟对向俄罗斯进口能源的兴趣一样浓厚。”[140]
马尔格洛夫强调,俄罗斯正在使其政治关系多元化。这可能是为了避免过分强调欧俄经济的相互依赖。他说:“俄罗斯已经向西方表明,除了欧盟外,还有其他经济伙伴,中国和该地区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需求与欧洲一样高。”[141]马尔格洛夫认为,俄罗斯应该和其他国家建立联系,以“避免被怀疑与任何竞争方结盟”[142]。关于欧俄关系的发展,马尔格洛夫说,与欧盟“和解”仍然具有挑战,“特别是考虑到俄罗斯也是一个欧洲国家”[143]。
俄罗斯方面在关于如何处理与欧洲的关系上进行了分析。俄罗斯《商业日报》(Vedomosti)上有一篇文章提到俄罗斯在文化、政治和经济方面与欧洲的不同之处。从经济层面来看,俄罗斯通过和中国合作使其关系多样化。在政治层面,鉴于欧盟对克里米亚投票回归俄罗斯的谴责,俄罗斯欧洲理事会议会大会代表团团长、国家杜马议长谢尔盖·纳里什金(Sergei Naryshkin)表示,在被剥夺投票权后,俄罗斯将暂停行使欧洲理事会议会大会成员国的权利。[144]他提到投票禁令的效果有限,因为俄罗斯不会“紧急修改其外交政策和原则”[145]。他的这番话令人想起2000年4月俄罗斯国家杜马代表在欧洲理事会议会大会实施制裁后的反应。[146]在文化层面,国际文传电讯社援引俄罗斯文化部起草的一份关于俄罗斯文化政策的草案:“俄罗斯是一个独特的、有特色的文明,不能被简单纳入为‘西方’文明或‘东方’文明。”[147]从本质上讲,这一声明一方面影射了俄罗斯和西方不同的世界观,这成为双方关系产生对抗的根源;另一方面,这一声明也明确表示,由于其“独特的文明”,俄罗斯不会听取欧盟关于民主和人权的说教。2000年在《俄罗斯中期战略》上发表的声明已经反映出一种趋势,即俄罗斯政坛不接受西方的价值观。上面说:“俄罗斯应该保留其决定和执行内外政策的自由,保持其作为欧亚国家和独联体最大国家的地位和优势,保持其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参与活动的独立性。”[148]
俄罗斯文化部将俄罗斯视为一个既不能与西方类比,也不能与东方类比的政治实体,加之《俄罗斯中期战略》中提出俄罗斯拒绝与欧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这标志着俄欧关系的逆转。
与1999年对欧盟和俄罗斯关系的“远大期望”相比,俄罗斯文化部所称的俄罗斯这一独特文明“不能被简单纳入‘西方’文明或‘东方’文明”表明,双方关系出现了180度大转弯。那时,叶利钦总统还在叹息俄罗斯不是欧盟成员国。[149]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同样对俄罗斯加入欧盟的渺茫前景感到失望。[150]2002年以来,随着欧盟在苏联地区影响力的增强、政治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以及意识形态分歧的加剧,欧俄关系的对抗日益加剧。